字好书
送内

《送内》

时间: 2025-05-02 10:36:03

诗句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03

原文展示

送内
作者:陈师道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母亲对丈夫和孩子分别的深切思念。母鹿常常看顾着自己的幼子,燕雀也有自己的依附。我们夫妻相伴已经五年,却经历了三次分离。儿女难道不思念吗?母亲已经老去,女儿也已出嫁。父亲和儿子各自随母亲而去,既让人欣喜又令人悲伤。关山河流万里,孩子何时才能回来?三岁的小孩无法言语,白发苍苍的母亲只能以此为期。百亩的土地并不算多,几口人也能不饥饿。她默默忍受着不敢尽情发泄心中的怨怼,想要埋怨归来的人又该向谁说呢?

注释

  • 麀麌:母鹿,形象化地表达母爱。
  • 燕雀:燕子和雀鸟,象征依附和归属。
  • :古代女子用来束发的器具,表示成年。
  • 白首:指老年,表明时间的流逝。
  • 吞声:指压抑情感,不敢直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字师道,号仲华,晚号曰白云山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微情感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家庭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家庭离散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成员常常因社会动荡、战乱等原因而分离,诗人以个人情感反映社会普遍现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母亲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与无奈。开篇以“麀麌顾其子”引入,勾勒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接着通过“燕雀各有随”进一步延伸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依附关系,暗示了家庭的温暖与联系。诗中反复提及的“别离”与“思念”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张力。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不仅描绘了对孩子的怀念,还流露出对母亲角色的深切同情,表现出家庭中的牵绊和责任。诗的最后两句“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内心的压抑与无奈,使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上达到了顶峰。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情感,意象鲜明,既有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麀麌顾其子:母鹿看护着自己的幼崽,暗喻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2. 燕雀各有随:小鸟各有归宿,强调家庭的依恋。
  3. 与子为夫妇:夫妻共同生活,表达亲密关系。
  4. 五年三别离:五年间经历了三次分离,突显离别的痛苦。
  5. 儿女岂不怀:儿女难道不思念母亲吗,反映思念之情。
  6. 母老妹已笄:母亲年迈,女儿已成年,感叹时光流逝。
  7. 父子各从母:父亲和儿子各自随母亲而去,既喜又悲。
  8. 关河万里道:距离遥远,子女何时归来。
  9. 三岁不可道:三岁小孩不能言语,表达无奈。
  10. 白首以为期:希望以白发之年为期,体现绝望。
  11. 百亩未为多:拥有的土地并不算多,表明生活的艰辛。
  12. 数口可无饥:几口人也能填饱肚子,反映生活现状。
  13. 吞声不敢尽:压抑内心的怨恨。
  14. 欲怨当归谁:想要埋怨归来的人,但不知该向谁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麀麌”和“燕雀”比喻母亲与孩子间的感情。
  • 对仗:如“可喜亦可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动物拟人化,增加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家庭离散与思念之情展开,表现了母亲对家庭成员的关爱与对离别的无奈,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麀麌:象征母爱,表达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关怀。
  • 燕雀:象征家庭的温暖与依附关系。
  • 白首: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关河:象征遥远的距离与分离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动物象征是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母爱
    • D. 亲情
  2. 诗中“父子各从母”的含义是什么?

    • A. 家庭团聚
    • B. 亲情的割舍
    • C. 母亲的责任
    • D. 社会的无奈
  3. “吞声不敢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欣喜
    • B. 愤怒
    • C. 无奈
    • D. 感动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描绘了对爱与家庭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离乡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谊的告别。
  • 《春望》(杜甫):描绘了家庭的困苦与对未来的希望,主题相似,却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汇编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的参考书。

相关查询

感兴赠乌程李明府伯宜兼简诸秀才 送韦秀才 奉和陆中丞使君长源寒食日作 赋得灯心送李侍御萼(光字) 兵后送薛居士移家安吉 送潘秀才之舒州 送皇甫侍御曾还丹阳别业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 夏日登观农楼和崔使君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心竭力 捋袖揎拳 包含徘的词语有哪些 比年不登 爻字旁的字 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药头 雨情 篇题 罪不容死 牢坚 页字旁的字 弓字旁的字 鹊巢鸠主 薪尽火传 齒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