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时间: 2025-04-29 10:00:35

诗句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0:35

原文展示: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白话文翻译:

夜晚寒冷,我在芦苇旁过夜,清晨的光亮照耀着西边的树林。初升的太阳映照在河面上,游子的心情也随之明朗。秦地的天空没有丝毫阴霾,郊外的野地飘浮着春天的阴影。水波平静,钓鱼漂浮,船小而绿水深。驶出港口,看到千里外的景色,心胸开阔,随意追寻远方的风光。敲打船身回应渔夫,我随即唱起《沧浪吟》。

注释:

  • 夜寒:夜晚寒冷。
  • 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于形容自然环境。
  • 晓色:清晨的光色。
  • 初日:初升的太阳。
  • 游子心:游子的心情。
  • 秦天:指秦地的天空,古代对陕西一带的称呼。
  • 纤翳:指细小的云雾或阴影。
  • 郊野:乡间、田野。
  • 沧浪吟:古代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建(约公元730年-约公元791年),字景仁,号常山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多以山水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观察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常建旅途中的一段时光,描绘了清晨时分一个游子的心情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通过对宁静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优美诗篇。诗的开头以“夜寒宿芦苇”引入,展现了夜间的宁静与寒冷,接着“晓色明西林”则带出了清晨的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逐渐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的早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心境。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这一句表现了太阳升起后,游子心中的愉悦与清澈,仿佛大自然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他的情感。而后面的“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则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春影,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气息与游子心情的愉悦。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生动描绘了水面的宁静与钓鱼的闲适,展现了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美。“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胸襟开阔,心境超然。最后的“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则引入了人文情怀,渔夫的呼唤与吟唱的诗歌交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常建那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寒宿芦苇:描绘夜晚的寒冷,诗人选择在芦苇旁过夜,暗示了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2. 晓色明西林:清晨的光亮照耀着西边的树林,体现了清晨的美好与宁静。
  3.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初升的太阳让游子内心的烦恼与迷惘消散,心境变得清澈。
  4. 秦天无纤翳:指晴朗的天空,没有阴云,象征着好天气与美好心情。
  5. 郊野浮春阴:春天的气息在郊外弥漫,给人以舒适感。
  6. 波静随钓鱼:水波平静,渔舟随波而浮,描绘了悠闲钓鱼的场景。
  7. 舟小绿水深:小船在深绿的水中,形象生动,表现出自然之美。
  8. 出浦见千里:驶出港口,目光所及千里,表现了心境的开阔。
  9. 旷然谐远寻:心胸宽广,随意追寻远方的美景。
  10. 扣船应渔父:敲打船身回应渔夫,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1. 因唱沧浪吟:继而吟唱古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初日”比喻新生的希望。
  • 拟人:如“波静随钓鱼”,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在面对自然时的宁静与愉悦,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寒:象征孤独和内心的沉思。
  • 芦苇: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初日:新生与希望的象征。
  • 秦天:表达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波静、钓鱼:象征悠闲与自在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夜寒宿芦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早晨
    • B. 寒冷的夜晚
    • C. 炎热的夏天
  2.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中,游子心中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忧愁
    • B. 愉悦
    • C. 焦虑
  3. 诗人通过“扣船应渔父”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无视
    • B.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但更倾向于孤独的意境。
  • 杜甫《春望》:虽然同样写春天,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常建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徐真君祠堂东西二室次许将韵 缺题 渡浙江问舟中人 长乐宫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或作过潜上人旧房、悼正弘禅师) 宿天台桐柏观 入峡寄弟 江上别流人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藕断丝联 无人之境 谷字旁的字 包含罕的词语有哪些 片言折狱 酸眉醋眼 寻根究底 包含纨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冒花 擅行不顾 屮实 折文旁的字 是可忍,孰不可忍 足字旁的字 保开头的成语 魚字旁的字 弱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