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00:35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夜晚寒冷,我在芦苇旁过夜,清晨的光亮照耀着西边的树林。初升的太阳映照在河面上,游子的心情也随之明朗。秦地的天空没有丝毫阴霾,郊外的野地飘浮着春天的阴影。水波平静,钓鱼漂浮,船小而绿水深。驶出港口,看到千里外的景色,心胸开阔,随意追寻远方的风光。敲打船身回应渔夫,我随即唱起《沧浪吟》。
常建(约公元730年-约公元791年),字景仁,号常山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多以山水为题材,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观察力。
此诗作于常建旅途中的一段时光,描绘了清晨时分一个游子的心情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通过对宁静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的优美诗篇。诗的开头以“夜寒宿芦苇”引入,展现了夜间的宁静与寒冷,接着“晓色明西林”则带出了清晨的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逐渐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的早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心境。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这一句表现了太阳升起后,游子心中的愉悦与清澈,仿佛大自然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他的情感。而后面的“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则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温暖的春影,进一步加强了春天的气息与游子心情的愉悦。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生动描绘了水面的宁静与钓鱼的闲适,展现了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美。“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胸襟开阔,心境超然。最后的“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则引入了人文情怀,渔夫的呼唤与吟唱的诗歌交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常建那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在面对自然时的宁静与愉悦,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夜寒宿芦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中,游子心中感到怎样的情绪?
诗人通过“扣船应渔父”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