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5:46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者: 冯延巳 〔五代〕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说我会把闲情抛弃很久呢?每到春天,心中的惆怅依然如故。
每天在花前常常喝酒,敢问镜中的我为何面容憔悴?
我不愿辞别那河畔青芜和堤上的柳树,只想问问新的愁苦,为什么年年都有?
我独自站在小桥上,衣袖迎着风,平林中的新月映衬着人们归家的身影。
作者介绍: 冯延巳,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子美,号清香,擅长词作,尤其以婉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富于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在纷乱的历史背景下显得格外脆弱和孤独。词中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冯延巳流派中的经典之作,展示了他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探讨。词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惆怅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开篇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入,显示出一种对闲情的执着和对生活的反思。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对于词人来说,却是惆怅的代名词,这种矛盾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词人以“日日花前常病酒”描绘了自己因情而醉,因酒而愁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失去的无奈。镜中的朱颜瘦,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进一步加深了内心的愁苦。
后面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词人对新愁的思考。青芜和柳树的意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却与词人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一句“独立小桥风满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词人的孤独感与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成功地传递了对春天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生活愁苦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