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

《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

时间: 2025-07-30 03:21:59

诗句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3:21:59

原文展示:

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
作者: 齐己 〔唐代〕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对惠光大师的寄托与思念。月亮在禅院中有名气,虽未曾相见,却彼此心知。笔墨精湛如水流淌,诗意如冰滴杉树。蜀地的栖息之所,从此几多废弃与兴盛。回想归去时应当寄托梦境,东北方向经过金陵。

注释:

字词注释:

  • 禅月:指禅宗的月亮,象征清净与明亮。
  • 有名子:有名气、名声。
  • 面未曾:面目未曾相见。
  • 笔精:笔墨精湛。
  • 滴杉冰:诗意像冰水滴落在杉树上,形容诗句的清冷与生动。
  • 蜀国:指四川地区。
  • 栖泊:栖息与停留。
  • 芜城:可能指一座荒废的城市。
  • 忆归:想念归去。
  • 东北过金陵:指经过金陵(南京)向东北方向。

典故解析:

  • “蜀国从栖泊”:蜀国以其山水著称,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金陵”:金陵是古代南京的别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79年-834年),唐代诗人,号天池,擅长诗歌创作。齐己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有禅意,受到当时禅宗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齐己对惠光大师的思念之际,表达了他对禅宗文化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具有深厚的禅宗特色,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惠光大师之间的精神联系。开篇以“禅月有名子”引入,既显示了禅宗的清净,又传达了对大师的敬仰。诗中“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仿佛听到了墨水滴落的声音,展现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艺术氛围。接下来的“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考,历史的变迁让人感慨。最后一句“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则是将思念之情化为梦境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此句表达了诗人与惠光大师之间的心灵契合,虽未见面却有深厚的了解。

  •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创作时的专注与灵感,笔墨流动如水,诗句清冷似冰。

  •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反映了对蜀地历史变迁的思考,感叹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

  •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思念之情化为梦境寄托,表达对归乡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笔精垂壁溜”形象地描绘了创作的流畅;对仗手法在句子结构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融合了对禅宗的敬仰与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清冷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月:象征宁静与高远,传达出禅宗文化的深邃。
  • 杉冰:代表清冷与纯洁,暗示诗句的深邃与艰涩。
  • 芜城:象征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 金陵:寄托对归属感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月有名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历史的感慨

  2.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这两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B. 对故乡的怀念与反思
    C. 对未来的展望

  3. 诗中的“忆归应寄梦”意在何处? A. 寄托诗人的梦境
    B. 向友人表达祝愿
    C. 描述归乡的情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但齐己更偏向于禅意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之间的情感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登楼客次怀张覃进士 钱塘秋夕旅舍感怀 暮春漳川閒居书事 落叶 旅舍秋夕书怀 留别金山寺 离滁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檐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聚精会神 卝字旁的字 习俗移性 方枘圆凿 杖架 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放虎遗患 人才难得 牛字旁的字 细入毫芒 舍眷 政乱 诗室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