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7:05
夏日荆渚书怀
作者: 齐己 〔唐代〕
嵩岳去值乱,匡庐回阻兵。
中途息瓶锡,十载依公卿。
不那猿鸟性,但怀林泉声。
何时遂情兴,吟绕杉松行。
在动乱的时代,我远离嵩岳,匡庐山阻挡了敌军。
旅途中,我停下脚步,喝水休息,已经十年依赖于公卿的照顾。
不再像猿鸟一样自由,心中只怀念那林间泉水的声音。
何时才能随心所欲,吟唱在那杉树松林之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猿鸟性”可以引申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十载依公卿”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无奈与依赖,表现出对美好自然的渴望。
作者介绍:
齐己,字惟忠,号东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绝句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夏日荆渚书怀》创作于唐代动荡的时期,作者在外游历,内心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诗的基调。
齐己的《夏日荆渚书怀》是一首表达对自由与自然向往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动乱的时代中,远离名山大川的境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渴望。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因战乱而远离嵩岳与匡庐,营造出一种身处动荡中的无奈感。接下来的“中途息瓶锡”,不仅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辛劳,也暗示了他在权贵庇护下生活的窘迫。
后两句则转向诗人对自然的追忆与向往,表达他对猿鸟自由生活的羡慕,以及对林泉声的怀念。这种情感的转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渗透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求,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象征及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通过对比“猿鸟性”与“依公卿”的生活状态,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动乱时代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求,主题深刻而感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嵩岳”指的是哪座山?
a) 泰山
b) 嵩山
c) 庐山
d) 衡山
诗人十年来依赖于谁的庇护?
a) 自己
b) 家人
c) 公卿
d) 朋友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自由的渴望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夏日荆渚书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齐己更强调了对自由的渴求,而王维则展现了他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