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轩秋日

《西轩秋日》

时间: 2025-05-05 02:51:44

诗句

官舍萧然似隐居,一轩秋色伴恬如。

深藏宿雨树木暗,高洒夕阳篱落疏。

景物静思临水石,光阴闲觉入图书。

此心只有云相信,长畔吟魂绕太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2:51:44

原文展示:

西轩秋日 文同 〔宋代〕

官舍萧然似隐居,一轩秋色伴恬如。 深藏宿雨树木暗,高洒夕阳篱落疏。 景物静思临水石,光阴闲觉入图书。 此心只有云相信,长畔吟魂绕太虚。

白话文翻译:

在官舍中,我仿佛过着隐居的生活,一间小轩充满了秋天的气息,陪伴着我宁静的心情。 树木深处藏着昨夜的雨,显得暗淡;夕阳高照,篱笆稀疏。 我静静地思考着周围的景物,临水而坐,触摸着石头;闲暇中,时间仿佛融入了书本。 我的心只能与云相通,我的吟咏之魂长久地环绕在虚无的太虚之中。

注释:

  • 萧然:形容环境清静、冷落。
  • 恬如:安静、平和的样子。
  • 宿雨:昨夜的雨。
  • 篱落:篱笆。
  • 太虚:古代哲学中的概念,指宇宙的本原或无限的空间。

诗词背景: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西轩秋日》描绘了诗人在官舍中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官舍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日图景。首联即点明诗人在官舍中的隐居状态,与秋色相伴,心情平和。颔联和颈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和深思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对宇宙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萧然似隐居”和“一轩秋色伴恬如”描绘了诗人在官舍中的隐居生活,秋色与宁静的心情相得益彰。
  • 颔联:“深藏宿雨树木暗,高洒夕阳篱落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颈联:“景物静思临水石,光阴闲觉入图书”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的沉思和对时间的感悟。
  • 尾联:“此心只有云相信,长畔吟魂绕太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对宇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此心只有云相信”将心比作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超脱和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长畔吟魂绕太虚”将吟咏之魂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官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宇宙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和宁静。
  • 宿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
  • 夕阳:象征着日暮和宁静。
  • 水石: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图书:象征着知识和宁静。
  • 云:象征着超脱和与自然的和谐。
  • 太虚:象征着宇宙和无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萧然”形容的是什么? A. 热闹 B. 清静 C. 繁忙 D. 混乱

  2. “宿雨”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雨 B. 昨夜的雨 C. 连续的雨 D. 大雨

  3. 诗中的“太虚”指的是什么? A. 天空 B. 宇宙 C. 虚无 D. 梦境

答案:

  1. B. 清静
  2. B. 昨夜的雨
  3. B. 宇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日的宁静和隐居生活。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文同的《西轩秋日》都描绘了秋日的宁静和隐居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文同的诗则更加注重内心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题姑妇岩 及时行乐歌 独居外寝偶薄寒侵体遂赋一律 玉团儿 春日 点绛唇 戏六姑春睡 山居 其二 山居 其一 甲戌重九后登乐平县城遂观汪氏林园 悼琉球国官生梁允治金型 福山杂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底死谩生 守分安命 无耻下流 齐字旁的字 秦赘 弓字旁的字 包含惬的词语有哪些 弦韦 徇葬 廲语 水流 夙夜梦寐 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粉墨登场 革字旁的字 包含渍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