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9
定风波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把酒花前欲问溪。
问溪何事晚声悲。
名利往来人尽老。
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
且共玉人斟玉醑。
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
情似长溪长不断。
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在花前把酒,想要询问那条小溪。
问溪为何发出如此悲伤的声音。
在名利的交往中,人都渐渐老去。
谁说?小溪的声音在古今之间是没有停歇的。
不如与美人一起斟酒。
暂时不谈,笙歌一曲,黛眉轻蹙。
情感就像这条长长的小溪,永不停息。
你看,水声向东流去,月光在西边升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豪放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黄庭坚的诗歌常常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理。
《定风波》创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其思想成熟、艺术风格形成之时。此时的黄庭坚深受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名利的追逐使他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情感的持久性。这首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珍惜。
《定风波》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开篇以“把酒花前欲问溪”引入,营造了一个悠闲的饮酒场景,诗人面对美丽的自然,心中却涌起对溪水的疑问,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和内心悲伤的思考。
“名利往来人尽老”一句,直白地道出了对名利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老去,失去了青春和活力。随后的“溪声今古有休时”则揭示了自然界的恒久与人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溪水的声音来反思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
整首词的情感在“且共玉人斟玉醑”中达到高潮,诗人希望与美人共饮,享受当下的快乐,而不是沉浸于忧伤的思考之中。最后“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诗人用水声和月亮的运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哲理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与对真实情感的向往。
溪水与月亮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持久。酒与花则代表生活的乐趣与享受,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把酒花前欲问溪”意思是:
A. 在花前饮酒,想询问溪水的事
B. 在溪水旁饮酒,想询问花的事
C. 在花前问酒,想了解溪水
D. 在酒前问花,想询问溪水
诗中提到的“玉人”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仙女
C. 酒神
D. 自然
“情似长溪长不断”中的“长溪”代表:
A. 生命的短暂
B. 情感的绵延
C. 大自然的永恒
D. 名利的追逐
《水调歌头》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时间与人生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与《定风波》相比,苏轼的作品更加注重对历史的反思,而黄庭坚则更倾向于对当下情感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