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38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
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
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
圣主永无忧。
落日照在边塞的道路上,狂风劲吹,猎人的貂皮披风也随之猎猎作响。
几位骑士在悠闲地打猎,一路深入黑山的深处。
远望平沙千里,只有雕弓和白羽映入眼帘,
还有那铁面具的骏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青色的坟冢,不由得心生愁绪。
汉朝的天子正值鼎盛时期,四百个州都在他的统治之下。
那美丽的面容和洁白的牙齿,锁住了三十六宫的秋意。
朝堂上有贤明的相国,边疆上有雄才大略的将领,
不会减去贵妃的娇羞。戎狄和乐安宁,
圣主永远无忧。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挚友。他的词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此词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繁荣之时,但黄庭坚心中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特别是对边疆安宁与皇权盛衰的忧虑,也在此作品中体现。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通过描绘落日下的边疆景象,引出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落日和狂风中的猎人,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有些孤寂的氛围。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转而关注汉天子的盛世与后宫的幽怨,表现出对权力与美的双重感叹。
黄庭坚巧妙地将边塞的景象与汉朝的兴盛结合,展现出他对历史的敏感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戎虏和乐”,不仅反映出一种安定的局势,也暗示着国泰民安的背后,始终伴随着人们对历史沉浮的思考与忧虑。
整首词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历史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边塞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沉浮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权力的忧虑。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城市繁华
B. 边塞风光
C. 宫廷生活
D. 农田景象
诗中提到的“雕弓白羽”主要象征什么?
A. 文人雅士
B. 武将的勇猛
C. 乡村田园
D. 皇宫的奢华
诗中隐含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与轻松
B. 忧虑与思考
C. 悲伤与失落
D. 希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