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4:30
如此途穷欲进难,
朝天漫上越王坛。
局高不合伸强项,
逐裸何须岸大冠。
徼外山河逢客醉,
心头铁石向人寒。
长安日下犹言远,
穷海孤臣那得看。
这条路如此艰难,想要前进却困难重重,
我漫无目的地朝天,来到越王的祭坛。
高耸的局势不适合我伸展强壮的脖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何必追逐那高大的冠冕。
在江山外,与客人相逢,酒醉而归,
心中如铁石一般,感到寒冷。
长安的日头已下,还是觉得遥远,
身为穷困的海中孤臣,哪里能看到未来。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陶元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深切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面临困境之时,表现出对前途的渺茫与对历史的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这首诗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面临困境时的无奈与思考。开篇即以“如此途穷欲进难”引入,直接传达出作者的困境,令人感同身受。接着提到“越王坛”,不仅是地理的指引,更是历史的召唤,诗人通过此地表达对壮丽历史的缅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局高不合伸强项”,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局限的无奈,虽有能力却无处施展。而“逐裸何须岸大冠”则表达出对于名利的淡泊,似乎在说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追求荣华富贵是多么无意义。
下半部分“徼外山河逢客醉”描绘出诗人偶遇知己,借酒浇愁的画面,然而“心头铁石向人寒”又将情感拉回现实,心中的冰冷让人感到孤独和无望。“长安日下犹言远”则象征着理想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穷海孤臣那得看”更是感叹了作为孤臣的无力与困境。
整首诗以悲凉的情绪贯穿始终,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思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王坛”象征什么?
A. 个人的荣华
B. 历史的辉煌
C. 友情的依靠
D. 未来的希望
诗人对于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松自在
C. 淡泊无欲
D. 愤怒不满
诗中“长安日下犹言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理想的遥不可及
D.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陶元淳的《和唐张谓韵二首 其二》中,表现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杜甫的《登高》则在自然意象中融入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忧虑,两者都展示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角度与情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