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46
挽郑宣教
刘克庄
传嫡生枢府,耽书肖肯亭。
未论禽拜后,姑喜鲤趋庭。
葛帔悲交态,瑶环忆妙龄。
吾无施力处,遗恨托于铭。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宣教的怀念。诗中提到他出身于权贵家族,热爱读书,喜好文雅的生活。然而,他在经历了禽拜(即丧失自由或被俘)之后,仍然能够欣喜地看着鲤鱼在庭院中嬉戏。诗人感叹他与郑宣教的交往情谊,以及对他年轻时光的怀念。尽管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挽救遗憾,但仍希望通过铭文来寄托对他的哀思。
刘克庄(1197年-1269年),字士元,号云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因其深厚的文才和对社会的关注而被后世传颂。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时事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怀念,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挽郑宣教》是刘克庄在悼念友人郑宣教时所作,郑宣教是其生前好友,因遭遇不幸而去世。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郑宣教的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以及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以哀悼的口吻表达了对郑宣教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描绘郑宣教的出身、性格以及遭遇,展现了他在生前的风采与死后的遗憾。开头两句交代了郑宣教的背景,传达出他身为嫡子的优越身份和对书本的执着。接着,诗人用“姑喜鲤趋庭”来表现郑宣教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态度,突显出他性格的坚韧与豁达。
中间两句则通过“葛帔”和“瑶环”,描绘出对郑宣教年轻时光的追忆,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最后一句“吾无施力处,遗恨托于铭”则是诗人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与哀伤,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深切遗憾。
全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表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友人郑宣教的怀念,反映了人生无常和友谊的珍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逝去生命的无奈。
《挽郑宣教》的作者是谁?
“姑喜鲤趋庭”中的“鲤”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葛帔”象征什么?
以上内容为《挽郑宣教》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