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2:35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
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
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
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
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
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
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
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
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
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
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
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
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
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
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
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
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
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
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
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
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
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
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
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
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
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35
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朔风黄叶深,尚记躯车去。君行已映林,我首犹屡顾。重经分手地,物色宛如许。怀人感河山,抚节惊寒暑。别来世事多,琐细不足数。惟有绿林徒,跳梁犹若故。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向之西来师,猛鸷类熊虎。从以万马群,旌旃蔽村坞。惟知口打贼,未辨狸搏鼠。徵求徒浚民,万分一无补。空令贫者毙,复使富室窭。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今春濒汉州,秋种不入土。如何十万师,不办一朝貯。传闻许汝郊,平民尽俘掳。秋高马首南,跬足仰谁御。栖山无定居,处邑复多惧。无资忧殍踣,有粟畏攘取。怀安昔所戒,随众谋远举。第恐向他州,未保终安堵。悠悠四海间,托身定何所。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君家聚族多,巢幙多风雨。胡为事远游,遄归莫容与。
回忆起过去在河梁游玩的日子,我们同床共枕三夜畅谈。平生慷慨激昂的心,远别时也显得苦涩。北风中黄叶深深,还记得我们驱车离去的情景。你已经远行,身影映在林中,而我仍频频回首。再次经过分手的地方,景色依旧。怀念故人,感慨河山,抚节间惊叹时光的流逝。别离后世事纷繁,琐碎之事不值一提。只有那些绿林好汉,依旧跳梁小丑般存在。汉南十二州,一半被盗贼占据。那些西来的军队,勇猛如熊虎。伴随着万马奔腾,旌旗遮蔽了村庄。只知道口头打击贼寇,却不懂得策略。征税只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毫无益处。使得贫者丧命,富者贫困。去年粮食贵如金,艰难的饮食前所未见。今年春天临近汉州,秋种无法入土。十万大军,却连一天的储备都办不到。传闻许汝郊外,平民都被俘虏。秋高气爽,马首向南,谁能抵御?在山中无定居,在城市中又多忧惧。无资财担心饿死,有粮食又怕被抢夺。安逸是过去所戒,随大众谋求远行。只怕去到其他州,也不能保证安全。在茫茫四海中,何处才是安身之所?忧虑如鼎中焦灼,心乱如纷乱的丝线。你家族人多,家中常有风波。为何要远游,快回来吧,不要犹豫。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嵲在回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开篇即勾画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而“平生慷慨心,远别颜亦苦”则表达了离别时的苦涩情感。随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朔风黄叶深”,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诗中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尤为深刻,如“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去年粟如金,艰食古未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诗人通过对这些现实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忆昔游河梁,对床三夜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思念 C. 愤怒 D. 喜悦
“汉南十二州,一半为盗据”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社会安定 B. 社会动荡 C. 经济发展 D. 文化繁荣
诗中“忧来如鼎燋,意乱若棼缕”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张嵲《去年十一月十二日致宏如秦州仆饯之余口复到》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