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44
扑蝴蝶·送春
作者: 曾廉 〔清代〕
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何心躲去,生憎飞絮惹。
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春情问消多寡。
春归也。送春人在,宝带桥边泪如泻。
年年准拟,花时邀做社。不知为甚匆匆,慌了楼头謇姐。
愁僵九江司马。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万紫千红的花朵,然而其中却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美丽。心中何必躲避,反而生出对春风飞絮的怨恨。昨天我去山外的小屋,路过桥边的酒家,问春天的情感还有多少消逝。春天又要离去了,送春的人在桥边泪如雨下。年年我都计划着在花开时节相聚,不知为何匆匆忙忙,让我在楼头的佳人面前感到不安。愁苦的情绪如同九江的司马迁一般,凝固不化。
曾廉,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人士大夫氛围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写景见长,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此词创作于春季,春天是诗人情感抒发的最佳时机,春花秋月常引发诗人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词流露出对春天的留恋与惜别,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扑蝴蝶·送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与惋惜。开篇“万花锦绣,未必都成假”,即以“假”字引出对现实的反思,表明在表面绚丽的春景背后,可能隐藏着的虚假与失落。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飞絮”为引,表现了对春风的无奈与怨恨。
词中通过“昨寻涧外山家,又过桥头酒舍”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画面,同时也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随着春天的离去,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时间流逝之感。桥边泪下的“送春人”,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离愁别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感慨,令人读后不禁生出共鸣。
整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无奈的感慨,反映了人对时间的无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B. 对春天的欢庆
C. 对人生的探索
“万花锦绣”中的“锦绣”是指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繁华的城市
C. 诗人的心情
诗中提到“送春人”,他在做什么?
A. 在桥边欢笑
B. 在桥边流泪
C. 在桥边唱歌
通过以上的分析,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扑蝴蝶·送春》这首词的情感与意境。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欣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