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2:25
处变安常两不同,圣心天地与为公。
要知授受精微处,不问亲疏共一中。
变幻的环境与安定的常态是截然不同的,圣者的心灵与天地的原则是为了公共利益。
要明白授受之间的细微之处,不必在乎亲疏关系,大家都在同一个中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他的诗作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当时社会动荡或变革的背景下写成,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正义与个人道德的思考,强调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安定,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关注。
整首诗以“处变安常”为引子,反映了诗人对变化与安定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变化是世间常态,而安定是人们内心的追求。诗人通过“圣心”与“天地”的对比,表达了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重,即使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守。这种思想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诗中提到的“授受精微处”,则指向了人与人之间的细腻关系,强调不论亲疏,所有人都应当在同一个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下行事。这不仅是对个体道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整体和谐的呼唤。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既体现了个人情怀,也彰显了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定与道德的坚守,倡导以公共利益为重,超越个人的亲疏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常”指的是什么?
诗中“授受”主要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