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赵充国

《咏史上·赵充国》

时间: 2025-05-07 21:59:30

诗句

五万消磨作四千,羌人镣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比似嫖姚却大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0

原文展示

咏史上·赵充国
作者: 陈普 〔宋代〕

五万消磨作四千,
羌人镣尽汉人全。
并生虽愧征苗旅,
比似嫖姚却大贤。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经过五万次的战斗,最终只剩下四千士兵,羌族的镣铐消除了,而汉人却安然无恙。与生俱来的愧疚让人感到自己对征讨苗族的旅程有所不足,但与历史上的嫖姚相比,赵充国无疑是更为高尚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消磨:消耗、减少。
  • 羌人: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镣尽:镣铐被去除。
  • 征苗旅:征讨苗族的军队。
  • 嫖姚:指历史上著名的嫖姚,常被认为是贪图享乐的人。

典故解析

  • 嫖姚:出自《史记》,指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以贪图享乐著称,常被用来比喻不务正业或不思进取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多清新、隽永,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历史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及民族冲突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回望历史,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历史的沧桑和士兵的艰辛,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战斗的残酷和士兵的命运,五万士兵消磨至四千,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接着提到羌人镣尽而汉人全,反映了战争中的胜利与代价,士兵们经历了生死考验,却仍然可以保持生存。最后两句则引入嫖姚这一历史典故,表明诗人对于赵充国的赞美,认为其比起历史上的贪图享乐者更加高尚,表达出一种对历史人物价值的重新审视。这首诗不仅是对士兵的怀念,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万消磨作四千:战斗的残酷使得原本五万的士兵只剩下四千,暗示战争的惨烈。
  • 羌人镣尽汉人全:羌族的敌人被去除,而汉族士兵安然无恙,表现出一种反转的胜利。
  • 并生虽愧征苗旅:诗人对参与征讨苗族的士兵感到愧疚,似乎认为这些士兵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 比似嫖姚却大贤:与嫖姚相比,赵充国在历史上显得更为高尚,暗示对真正有作为的人的推崇。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战争的损失与生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典故使用:引入嫖姚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思考,强调高尚与贪婪之间的对比,体现出一种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兵:象征着战争与牺牲。
  • 羌人:代表外族敌人,反映出历史的冲突。
  • 镣铐:象征束缚与解放。
  • 征苗旅:代表着征战与冒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人”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维吾尔族
    • C. 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
    • D. 藏族
  2. 诗中提到的“嫖姚”象征着什么?

    • A. 勇敢
    • B. 贪图享乐
    • C. 牺牲
    • D. 智慧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讽刺
    • B.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C. 对自然的歌颂
    •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涉及到边疆战争与士兵的情感。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以壮志未酬的情怀与历史相呼应。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愤,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史记》
  • 《古诗文欣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送友人之湖上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 风人诗四首 乐府杂咏六首 月成弦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桂 新沙 大堤 寄淮南郑宝书记 溪思雨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姱美 良禽择木 齐章 包含怪的成语 拿着鸡毛当令箭 厂字头的字 丨字旁的字 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冲雅 包含篇的词语有哪些 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曰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基线 包含几的成语 立刀旁的字 食藿悬鹑 孤注一掷 岩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