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悬壶

《悬壶》

时间: 2025-05-07 10:08:21

诗句

悬壶大如斗,紫芋高五尺。

物能充其量,满彻无不极。

人禀天地正,性分亦有则。

充之足为尧,不充乃为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8:21

悬壶

作者: 陈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悬壶大如斗,紫芋高五尺。
物能充其量,满彻无不极。
人禀天地正,性分亦有则。
充之足为尧,不充乃为跖。


白话文翻译:

这幅悬壶的容积如同斗一般大,紫色的芋头高达五尺。
物体的容量是有限的,能够被填满的地方没有尽头。
人类的秉性是顺应天地的正道,个体的本性也有其规律。
若充实自身便能达到尧的境地,若不充实则只会沦为跖。


注释:

  • 悬壶:指悬挂的壶,象征药师或医者。
  • :古代量器,通常用来量米等。
  • 紫芋:一种紫色的食材,多指紫薯。
  • 充之足为尧:意指若能充实自身,便可比肩古代贤明的帝王尧。
  • 不充乃为跖:指若不充实自己,则会沦为跖(即为历史上流浪者而非贤者)。

典故解析:

  • :中国古代著名的贤君,以德治国。
  • :指的是古代的贼寇,象征堕落和无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人,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表现人性、自然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性和道德的追求,表达了对充实自我的重视。


诗歌鉴赏:

《悬壶》是一首探讨人性与道德的诗。诗中以悬壶作为象征,暗喻人类的道德和精神追求。悬壶的大小与其所能容纳的物体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性的有限与无限的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描绘,营造出一种丰盈的意境,仿佛在呼唤人们自我充实。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尧和跖的对比,强调了自我充实与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悬壶大如斗:引入悬壶,强调其容积,暗示人们的内心世界。
  2. 紫芋高五尺:用具体的食材形象化,传达充实的意象。
  3. 物能充其量,满彻无不极:指出物质的充实是有限的,暗示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
  4. 人禀天地正,性分亦有则:强调人性是与天地法则相符的,展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5. 充之足为尧,不充乃为跖:以历史人物的对比提醒人们,充实自我才能成就伟大。

修辞手法:

  • 比喻:悬壶比喻人的内心与道德修养,形成深刻的意象。
  • 对比:尧与跖的对比强化了充实自我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悬壶的意象,表达了对人性修养和道德充实的追求,强调人应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成就更高的道德理想。


意象分析:

  • 悬壶:象征知识与道德的积累。
  • 紫芋:代表生活的富足与丰盈。
  • 尧与跖:象征道德与堕落的两极,警示人们选择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悬壶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材
    • B. 药师或医者的象征
    • C. 一种器具
    • 答案:B
  2. 在诗中,尧象征什么?

    • A. 贼寇
    • B. 贤明的帝王
    • C. 平民
    • 答案:B
  3. 诗中强调的充实是指什么?

    • A. 物质的追求
    • B. 精神与道德的提升
    • C. 社会地位的提高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普的《悬壶》更关注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追求,李白则强调对人生享乐的追求,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倾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庐陵胡凤九员外 九月十五日济川诸公同游因成长韵 次韵济川西山避暑 题青山寺 游惠山一 舟泊常州 访白陂陈处士 其二 访白陂陈处士 其一 钟山寺 咏华林书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皱眉蹙眼 至字旁的字 文武兼济 源源不断 推而广之 包含脏的词语有哪些 商云 包含榜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誊清 僻邪 麻字旁的字 挣本 朱冥 倒屣而迎 魂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