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4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1:41
临江仙
作者:王策 〔清代〕
綵络双钩银蒜小,
鹦哥帘外贪眠。
几枝杨柳漾新烟。
碧阑丝雨嫩,
人在落花天。
半亸香鬟窗里坐,
书愁自叠红笺。
夹衫初著卸轻绵。
姗姗腰更瘦,
不耐晚风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温暖宁静的景象。诗中提到精致的装饰和小巧的银蒜,窗外的鹦鹉贪恋安眠,几枝杨柳在新烟笼罩下轻轻摇曳。细雨轻轻落下,人在这落花的季节里,感受着柔和的氛围。
窗内,女子半披香鬟,独自坐着,愁绪在红笺上层层叠叠。她刚刚卸下轻薄的外衣,显得更加纤瘦,面对着晚风,似乎有些无法忍受。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历史典故,但其描绘的意象和情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春日美好时光和离愁别绪的感受。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生活在盛清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女性情感。他的诗风细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在一个春天的午后创作,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时光的思念。
《临江仙》展现了清代文人对春日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的开篇以“綵络双钩银蒜小”引入,给人一种轻盈而华丽的感觉,仿佛看到窗外装饰精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鹦哥贪眠,表达了自然界的闲适与宁静。
随着“几枝杨柳漾新烟”,诗人展现了春日的生机,杨柳在轻烟中舞动,象征着春天的温柔。此时,诗人引入了人物,描绘了“人在落花天”的情景,似乎暗示着某种离愁别绪。
后半部分,女子“半亸香鬟窗里坐”,体现了她的孤独与思绪,书写的红笺上叠加着愁绪,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挣扎与无奈。最后一句中的“姗姗腰更瘦,不耐晚风前”,则通过对女子身姿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柔弱的美感,也反映了她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美好春日的赞美以及对生活中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日的美丽与女子的愁思,展现了生命中的柔美与脆弱。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鹦哥帘外贪眠”中的“贪”字意思是?
A. 渴望
B. 懒惰
C. 贪婪
D. 依恋
“姗姗腰更瘦”中的“姗姗”指的是?
A. 快速
B. 缓慢
C. 瘦弱
D. 美丽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离愁别绪
C. 自然与人
D. 女子的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策的《临江仙》更加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女性情感的抒发,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与愁苦。两首诗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意象侧重点有所不同。
以上参考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王策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