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09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作者: 苏轼 〔宋代〕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
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上春日的美丽景象,万顷的风涛使我无法再记起苏州的往事。雪后的晴天,江上满载着麦子的千车,然而只让我感受到饱满的愁苦。
翠绿的袖子在风中轻轻倚靠,柳絮随风飘荡;醉酒的红唇仿佛像烂樱花一般娇艳。酒杯前,我用手呵护着霜白的胡须。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豪放、洒脱著称。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多次遭贬,形成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春天。诗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词中融合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复杂情绪。开篇以“万顷风涛”引入,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江面景象,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但紧接着“但令人饱我愁无”则转入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该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在意象的运用上,翠袖和绛唇的描写则增添了柔美的女性形象,使得全词在悲情中又透出一丝温柔。最后一句“尊前呵手镊霜须”更是将人生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紧密结合,表现了对老去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面对美丽自然时,内心却充满忧愁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万顷风涛不记苏”中的“苏”指的是什么地方?
诗中提到的“翠袖”指的是谁的形象?
只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