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4:06
作者: 苏轼 〔宋代〕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想知道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情景,仿佛一条蛇正要跳入深渊。
它的半身已经没入水中,谁能阻止它离去呢?
更何况想要把它的尾巴系住,虽说再怎么努力又能如何呢?
孩子们拼命不肯入睡,我们一起守夜,欢声笑语不断。
早晨的鸡鸣暂且不要打断,担心再鼓声会打扰我们。
坐久了,灯火渐渐熄灭,起身看天上的北斗星已偏斜。
明年难道就不会有吗?心中担忧时间会被浪费。
努力珍惜今夜,年轻时光仍可骄傲。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文风洒脱,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守岁》是在岁末年初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此时,家人团聚,守岁成为一种传统,诗人通过描写守岁夜的情景,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守岁》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示了苏轼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以“壑蛇”比喻岁月的流逝,形象生动,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不可逆转。随后,通过描写守夜的情景,苏轼传递出一种温暖而珍贵的家庭团聚氛围。孩子们的欢笑声、灯下的闲坐,都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诗中对明年即将到来的思考,尤其是“心事恐蹉跎”,表达出一种对未来的焦虑与珍惜。最后,诗人以“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激励自己珍惜当下,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赴壑蛇”)、拟人(如“儿童强不睡”)、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家庭团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珍视。
诗词测试:
苏轼的《守岁》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家庭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儿童强不睡”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团聚的欢喜
C. 对生活的厌倦
“明年岂无年”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A. 担忧与焦虑
B. 期待与希望
C. 无所谓
答案: 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