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29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不饮酒是为了不醉,心思已随着归鞍而去。
归来的朋友依旧挂念着家中的庭院,而我该如何来安慰这份寂寞呢?
登高回首望去,山坡被隔离,但只看到你的帽子隐没在远方。
在这寒冷的季节,我忧虑你衣衫单薄,独自骑着瘦马走在残月下。
路人唱着歌,居家的人乐在其中,而我的仆人却觉得我苦苦凄凉。
我知道人生总要有离别,但唯恐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逝。
寒灯下和你对坐,回忆往昔,夜雨何时才能听到那萧瑟的声音呢?
你知我此意不可忘,却要小心不要苦恋高官厚禄。
曾有夜雨时对床而语的情景,因此我这样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又有细腻,兼具豪迈与深情。他的生平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尤其是在被贬期间,创作了大量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词。
这首诗写于辛丑年十一月,是苏轼与友人子由(苏辙)在郑州西门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一时期,苏轼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常常面临孤独与离别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诗的开头以“不饮胡为醉兀兀”切入,表明自己在离别时的失落与无奈。接着,诗人回忆起归人的庭闱,表现出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之情。通过“登高回首坡垅隔”,诗人不仅描绘出眼前的景象,更隐含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独骑瘦马踏残月”则通过意象传达出诗人孤独的心境,残月映衬着寒冷,突显了他内心的凄凉。此外,诗中提到“君知此意不可忘”,则是对友人的期许与叮嘱,希望对方也能切记这份情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思考,折射出苏轼对生活的感悟与无奈。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过往的回忆,诗人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醒自己和他人珍惜眼前,切勿执着于权势地位。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乌帽”指的是谁的帽子?
“独骑瘦马踏残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