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9:31
送人宰德清
作者:杜荀鹤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在动荡的时代,人民面临许多烦恼,耕作和种植的时间也因此而失去。
听不到宽松的赋税政策,所以人们不得不四处流离。
天命并非如此,君王的内心也不应自欺。
如果能遵循四十字的教诲,就可以立下德清的碑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45年-约903年),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游。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杜荀鹤生活在唐朝中后期,正值社会动荡,民众困苦,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送人宰德清》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当时政局感到忧虑,尤其是人民的生计问题。诗中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渴望以及对君主的劝诫。
《送人宰德清》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动荡的诗,诗人通过对当时农民困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怀。开篇“乱世人多事”,直接点出社会动荡带来的种种问题,接着用“耕桑或失时”展示了农民因赋税重压而无法安心耕作的无奈,反映出民生困苦。接下来的“不闻宽赋敛”,则强调了当时缺乏宽松政策的现实,进一步加深了人民的困境。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表达出诗人对当权者的期望,希望君主能明白民众的心声,施行宽政。最后一句“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则是对理想政治的呼唤,若能遵循道德与法则,便可建立一个清明的政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社会动乱与民生困苦展开,呼唤君主应当施行宽政,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与良政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宽赋敛”主要是指什么?
A. 高额税收
B. 宽松的税收政策
C. 农业生产
D. 政治斗争
诗人希望君主应当:
A. 继续加税
B. 自欺欺人
C. 关注民生
D. 忽视民意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A. 个人情感
B. 国家政策与民生
C. 自然景观
D. 个人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样,读者不仅能欣赏到《送人宰德清》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其社会意义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