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时间: 2025-05-07 15:50:42

诗句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0:42

原文展示: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白话文翻译:

在僧衣之外原本没有什么形象,口中所说的究竟在寻求什么路?
问禅的道理究竟是什么,传授印信又是出于何种内心?
群山的景色尚且是浅显的,难以在一间深室中停留。
伏魔的意义难道只是指兽类,巢穴的顶端也并非只是鸟类?
看那色彩,风吹散了雾霭;听那声音,雪花洒落在林间。
归来的意义就是归处,不必专指那高高的山岑。

注释:

  • :指僧人的衣服。
  • :寻找、探求。
  • 问禅:询问禅宗的道理。
  • 传印:传授禅宗印信,象征传承。
  • 伏魔:指压制魔障,战胜烦恼。
  • 巢顶:鸟巢的顶部。
  • 观色:观察色彩。
  • 高岑:高山,象征理想的归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909),字子美,号晦翁,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高远而受到后世推崇。杜荀鹤的诗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是在送别海禅和尚归山之际所作。诗中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探讨,表现了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而著称,表面上看似在问禅,实际上却是对人生和归隐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衲外元无象”的描写,强调了禅宗的无相之道,意在抛弃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出对禅理的质疑,显示出一种思考和探索的态度。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山水的浅显与内心深邃的对比,暗示内心的追求远比外在的景色更为重要。此外,后面几句以“观色”和“听声”为切入点,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一句则更是点明了主题,归隐并不一定要高大上,重要的是内心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禅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衲外元无象:在僧服之外,没有固定的形象,强调禅宗的无形特质。
  2. 言寻那路寻:询问到底在寻求什么样的道路,表达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3. 问禅将底说:质疑禅的教义,探讨其深意。
  4. 传印得何心:问传授印信的内心动机,反映对传统的思考。
  5. 未了群山浅:群山的景色尚浅,暗指对表象的认识不够。
  6. 难休一室深: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宁静难以停留。
  7. 伏魔宁是兽:抵抗烦恼不仅仅是对外部的兽类。
  8. 巢顶亦非禽:暗示心灵的归宿不应仅限于表面。
  9. 观色风驱雾:风吹散雾气,象征理想的清晰。
  10. 听声雪洒林:雪落在林间,描绘了自然的静谧。
  11. 凡归是归处:归来不必拘泥于形式。
  12. 不必指高岑:不必只看高山,强调内心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伏魔宁是兽”,用兽象征内心的烦恼。
  • 对仗:如“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形成和谐美感。
  • 反问:激发读者的思考,如“问禅将底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理念的探讨,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归宿的哲理,强调内心的归属感比外在的形式更为重要。

意象分析:

  • :象征出世与修行的生活方式。
  • 群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旅途。
  • 雾与雪:象征内心的迷雾与清晰,变化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衲外元无象”,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僧人的衣服很华丽
    B. 在僧衣之外没有固定的形象
    C. 僧人不需要衣服

  2.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表达了什么? A. 对外部世界的满足
    B. 内心追求的深邃与困扰
    C. 山水的美丽

  3. 诗中提到的“归处”是指: A. 高山
    B. 内心的宁静
    C. 远方的城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独坐敬亭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比较杜荀鹤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归隐的渴望,但杜荀鹤更强调内心的探索,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美感。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位诗人在面对自然与人生时的不同态度与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水龙吟·塞楼吹断梅花 摸鱼儿·古城阴 满江红·倾国精神 风流子·忆惜少年日 玉烛新·寒宽一雁落 燕春台·绣地残英 贺新郎·春事浑如客 贺新郎·碾破长空绿 沁园春·自笑声来 扬州慢·粱苑吟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深闭固拒 没世难忘 肥大 包含峦的词语有哪些 行警 和容悦色 临别赠言 洲浦 万结尾的成语 沁人肺腑 木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叶片 一是一,二是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