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4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42:50
《谒诸葛丞相庙》 ——陆游
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汉中四百年的历史,暗示着国家的命运与诸葛亮的英名息息相关。老贼指的是当时的统治者,而“太阿柄”象征着权力。诗人感到,像梁益这样的地方小将,怎能肩负国家重任?他不愿意安坐观望,看到异姓的人掌权。
遗民们深知王室的存在,认为当时的统治不正。虽然诸葛亮已经去世,但他的忠诚与大义仍然流传。诗人回忆前年在沔阳祭拜时,感慨良多,泪水夺眶而出。他希望以洁斋的方式写一首迎接诸葛亮的诗,希望他的精忠与大义能够被神灵所听闻。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诗歌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诗风豪放激昂,情感真挚,尤其以爱国主义的主题而闻名。
《谒诸葛丞相庙》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日衰之际。诗人在政治动荡、家国破碎的背景下,怀念诸葛亮的忠贞和智慧,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谒诸葛丞相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诗作,表达了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诗的开头提到“汉中四百天所命”,不仅仅是在追忆历史,也是在反思现实,暗示国家的命运与历史英雄之间的联系。
“老贼方持太阿柄”一句,借用权力的象征,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无能与贪婪。陆游在诗中表现出对异姓统治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强调即使诸葛亮已去世,他的忠诚与大义仍然在遗民心中流传。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以诗歌来唤醒人们对诸葛亮精神的追求,体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曲折的情感,传达了陆游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可以看出,诗人不仅在祭奠诸葛亮,也在反思当下,表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关怀。
整首诗以诸葛亮的忠诚为核心,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历史责任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陆游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忠诚精神的追求。
诗人陆游在诗中提到的“老贼”指的是谁?
“太阿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遗民”是指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