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15
《董逃歌》
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
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
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
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
心摧伤,董逃。
在乐世之时,董逃游荡于四方城郭。
受到天恩,董逃身着金紫衣袍。
为了感谢恩德,董逃整装骑马出行。
快要出发时,董逃与众人辞别。
走出西门,董逃仰望那宫殿。
远望京城,董逃心中惆怅无尽。
心中伤痛,董逃难以自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董逃可能与历史人物或传说相关,表现出对权力和自由的追求。诗中提及的“宫殿”、“京城”等意象常用来象征权力中心。
作者介绍: 《董逃歌》为佚名作品,创作于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文人多崇尚个性与自由,诗歌多表现内心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在政治动荡中的无奈与逃避,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渴望。
《董逃歌》以其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游荡者的心路历程。从“承乐世”到“心摧伤”,诗中展现了一种从繁华到失落的转变。董逃作为主角,既是一个游荡的身影,也是一个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灵魂。诗中反复的“董逃”二字,形成了强烈的音乐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诗的开头以“承乐世”引入,创造出一种理想化的背景。然而随后的描绘逐渐转向对董逃的孤独与伤痛的反思,显示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刻,读者能感受到董逃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行的过程,映射出一种人生的旅途。在对宫殿的瞻仰和京城的眺望中,董逃的心情复杂而深邃,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心摧伤”则将这一切情感凝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中遭遇挫折后的无奈与痛苦。诗人在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董逃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董逃”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心摧伤”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