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0
宿楚国寺有怀
作者: 赵嘏 〔唐代〕
风动衰荷寂寞香,
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
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
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荒应尽,
八月长安夜正长。
在风中摇动的衰败荷花散发着孤寂的香气,
断绝的烟雾和残月交织成苍茫的夜景。
寒气从晚上的寺庙中生起,波光荡漾着墙壁,
红色的叶子从稀疏的树林中飘落,满床都是。
起雁似乎惊动了南浦的船桨,
阴云欲要掩护北楼的寒霜。
江边的松菊荒草应当已经枯竭,
八月的长安,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赵嘏(约902-970),字子美,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活跃于五代时期。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清新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秋冬季节的景象。
《宿楚国寺有怀》创作于他旅途中的一晚,诗人游历至楚国的寺庙,感受到四周的景致和内心的孤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段时光中的感悟与抒发。
《宿楚国寺有怀》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风动衰荷寂寞香”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衰败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孤独的香气,立刻引发读者的共鸣。这里的“衰荷”不仅是秋天的象征,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断烟残月”与“寒生晚寺”描绘了夜的苍茫与寺庙的冷清。诗人用“波摇壁”展现出水波荡漾的动感,生动地描绘出秋夜的氛围。而“红堕疏林叶满床”则通过红叶的飘落,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凋零与诗人心中的伤感。
后半部分的“起雁似惊南浦棹”则用飞雁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慌和不安,仿佛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而“阴云欲护北楼霜”则用阴云的遮挡,引申出对寒冷和孤独的抵御。
最后两句“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在寂寞的背景中,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秋冬的到来。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对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伤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宿楚国寺有怀》的作者是谁?
“风动衰荷寂寞香”中的“衰荷”指的是什么?
诗中用来比喻离别的意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