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书香能和尚塔

《书香能和尚塔》

时间: 2025-04-23 19:35:43

诗句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35:43

书香能和尚塔

作者: 张说 〔唐代〕

原文展示:

大师捐世去,空馀法力在。
远寄无碍香,心随到南海。

白话文翻译:

这位大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法力依然存在。
他所散发的香气远远飘散,没有任何障碍,
我的心也随之到了南海。

注释:

  • 捐世:意为离开世间,指去世。
  • 法力:指佛教中修行者所具备的力量与德行。
  • 无碍香:无碍,表示没有障碍;香,常指佛教修行者的德行与智慧。
  • 南海:这里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可能暗指佛教圣地或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懿,号玉山,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佛教理想的追求与精神世界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期,诗人受佛教思想影响,表达了对已故高僧的怀念与敬仰。

诗歌鉴赏:

《书香能和尚塔》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作。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高僧的怀念与追思。诗的开头提到“大师捐世去”,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已故高僧的哀悼之情。接下来的“空馀法力在”,则传达出一种对高僧精神力量的崇敬与追溯,尽管他已经离世,但其影响依旧存在,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

诗中提到的“无碍香”不仅是对高僧品德的赞美,也隐喻了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与影响。香气远扬,象征着高僧智慧的无处不在,正如佛教教义在世间的传播,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最后一句“心随到南海”,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南海在这里不仅指代地理上的一处位置,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是理想的境界。这种心灵的寄托与追求,使整首诗在哀悼中又透出一丝希望与向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师捐世去:直接交代了高僧的离世,带有怀念与哀悼之情。
  2. 空馀法力在:强调即使高僧已去,但他的精神和智慧仍然存在,给人以力量和启发。
  3. 远寄无碍香:表明高僧的德行如香气般弥散,且没有任何障碍,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播。
  4. 心随到南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南海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僧的德行比作香气,展现其无形的影响力。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南海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的追忆,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表达了人们对精神力量的渴望与追求,传递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师:象征智慧与慈悲。
  • 法力:代表佛教教义的力量。
  • :象征德行与智慧的传播。
  • 南海:象征理想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说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无碍香”中的“无碍”指的是什么?

    • A. 有障碍
    • B. 没有障碍
    • C. 障碍重重
  3. 诗中提到的南海象征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理想的境界
    • C. 现实的烦恼

答案:

  1. B. 唐代
  2. B. 没有障碍
  3. B. 理想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王维》——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赠王维》中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风格清新而富有哲思。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忧虑,展现了另一种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一萼红 蝶 一萼红 寄怀大姊 一萼红 花步里回棹,示白琴 一萼红 题石田写菰川庄图,庄今废福城庵 一萼红·蓉城春感 一萼红 瓶梅一枝,春意蓬勃,将办出山,感而赋此 一萼红·红叶 一萼红 和白石 一萼红 秋花 一萼红 乙卯人日,用石帚淳熙丙午人日韵,赋西园官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人字头的字 周宣 香字旁的字 包含载的成语 淫刑 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落千丈 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老样子 以为 四六骈俪 丛轻折轴 革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贪生怕死 绞丝旁的字 不落言筌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