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6:02
减字木兰花(甲午九日午山作)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旧游山路。落在秋阴最深处。
风雨重阳。无蝶无花更断肠。
天知老矣。莫累门生与儿子。
不用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午山游玩的情景。游览的山路已经被秋色笼罩,显得更加阴沉。重阳节的风雨交加,使得景色更加凄凉,失去了蝴蝶和花朵,让人更加悲伤。岁月已知,自己年纪已大,不想再给后辈增添负担。不必再登高望远,因为高处的风吹动帽子,显得不够稳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长寿。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寓意着祈祝健康长寿。诗中提到的“风吹帽不牢”可以看作对这种习俗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年老无力感的感慨。
作者介绍:刘辰翁,字公度,号东篱,宋代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甲午年重阳节,作者在午山游玩时,因岁月流逝而感慨万千,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过去游玩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无奈。
这首《减字木兰花》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奈的思考。诗中“旧游山路”唤起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然而“落在秋阴最深处”则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令这段回忆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风雨重阳”的描写,诗情愈加沉重,失去花蝶的景象与“更断肠”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最后两句“天知老矣。莫累门生与儿子”更是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年岁增长的无奈与反思,他意识到自己不应再给后辈增添负担。这种思想在“高处风吹帽不牢”的比喻中得到了升华,象征着年老之时愈加动荡与不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达到了情感与意象的完美融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奈的反思,以及对后辈的关怀,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高处风吹帽不牢”中的“高处”象征什么?
A. 成功
B. 年龄
C. 生活的动荡
诗人希望后辈如何?
A. 学习
B. 享受生活
C. 不要累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