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16
匆匆何须惊觉,唤草庐人起。
算成败利钝,非臣逆睹,至死后已。
又何似、采桑八百,看蚕夜织小窗里。
漫二升自苦,教人吊卧龙里。
别有佳人,追桃恨李。
拥凝香绣被。
争知道、壮士悲歌,萧萧正度寒水。
问荆卿、田横古墓,更谁载酒为君酹。
过霜桥落月,老人不见遗履。
置之勿道,逝者如斯,甚矣衰久矣。
君其为吾归计,为耕计。
但问某所泉甘,何乡鱼美。
此生不愿多才艺。
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
昔年种柳江潭,攀枝折条,噫嘻树犹如此。
登高一笑,把菊东篱,且复聊尔耳。
试回首、龙山路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沙河夜市。
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
此时对影成三,呼娥起舞,为何人喜。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6:16
《莺啼序(感怀)》
作者:刘辰翁 〔宋代〕
匆匆何须惊觉,唤草庐人起。算成败利钝,非臣逆睹,至死后已。又何似采桑八百,看蚕夜织小窗里。漫二升自苦,教人吊卧龙里。别有佳人,追桃恨李。拥凝香绣被。争知道壮士悲歌,萧萧正度寒水。问荆卿田横古墓,更谁载酒为君酹。过霜桥落月,老人不见遗履。置之勿道,逝者如斯,甚矣衰久矣。君其为吾归计,为耕计。但问某所泉甘,何乡鱼美。此生不愿多才艺。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昔年种柳江潭,攀枝折条,噫嘻树犹如此。登高一笑,把菊东篱,且复聊尔耳。试回首龙山路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沙河夜市。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此时对影成三,呼娥起舞,为何人喜。
这首词以感慨的语气探讨生命与过往。开头感叹时间匆匆,不必惊觉,呼唤隐居在草庐中的人起身。成败得失,都是过眼云烟,死后已无所谓。和采桑、看蚕的宁静生活相比,人生中的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便是漫长的苦楚,也只是在自我感伤。诗中提到的佳人和对桃李的追忆,暗示着对爱情的惋惜与失落。壮士的悲歌在寒冷的水面上回荡,问及古墓中的荆卿与田横,谁又会为他们举杯酹酒?霜桥落月,老人已不再留下足迹,时间的推移让我们看到衰老的无奈。诗人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安稳的归宿,问问哪里的泉水甘甜,哪里的鱼最美。此生不愿追逐名利,功名只会误尽人间事。回忆往昔,种柳于江潭,树木依旧生长。登高一笑,远望东篱,似乎只是一种闲聊。试想回首那条龙山路已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中,沙河夜市的喧嚣渐渐远去。诗人希望不被过多的饮酒打扰,他宁愿高歌而去,而这高歌并非无病呻吟。此时,影子渐渐成三,呼唤月下的舞者,又有谁会因而欢喜呢?
刘辰翁,宋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经历与感悟为题材。
《莺啼序(感怀)》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之际,表现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体悟。
《莺啼序(感怀)》的整体基调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慨与思考。诗中,刘辰翁以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匆匆,开头即以“匆匆”引入,表现了对时间的无奈与惋惜。通过对“成败利钝”的思考,诗人强调了成功与失败在生命中的微不足道,死后皆无所谓,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沉稳与深邃。
在提到“佳人”与“壮士”时,诗中流露出对爱情与英雄情怀的缅怀,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追忆。随后的描绘中,霜桥、古墓、江潭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富于变化的人生画卷,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的思索与感慨。
最后,诗人以“呼娥起舞,为何人喜”的疑问结束,仿佛在追问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深思。全诗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洒脱,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淡泊,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生命的流逝与对过往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爱情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淡泊与超然。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荆卿”与“田横”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怎样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