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1:26
秋声莽莽马萧萧,汝陕西来极望遥。
三晋河山趋浴下,二陵风雨过中条。
英雄故里人争说,井邑先民泽未彘。
半载程途两万里,凭谁肝胆诉无聊。
秋天的声音淒淒切切,马儿嘶鸣不断,你从陕西而来,远望着无边的天际。
三晋的山河在黄河之下奔流,二陵的风雨已过中条山。
英雄的故乡人们争相谈论,井邑的先民恩泽尚未消失。
半年的旅途走过两万里,凭谁将心中的烦闷诉说出来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郭鉴庚,清代诗人,生于山西,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家国情怀,体现个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郭鉴庚的旅途中,借渡黄河之际,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心境的孤独。
《茅津渡渡黄河即目》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萧瑟的景象和长途跋涉的疲惫,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开篇的“秋声莽莽马萧萧”,不仅营造出了一种萧条的氛围,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寂感。紧接着,诗人提到从陕西而来的远望,似乎在寻找故乡的痕迹,却又无比渺小,体现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诗中提到的“三晋河山”和“二陵风雨”,一方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尤其是“英雄故里人争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尽管时光荏苒,英雄的故事仍然在流传。
最后两句“半载程途两万里,凭谁肝胆诉无聊”,表达了诗人漫长旅程中的无奈与孤独,情感愈发深沉。整首诗在清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中,形成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同时抒发了长途跋涉中内心的孤独感与无奈,体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晋”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陕西
B. 山西
C. 河南
答案:B
诗人通过“马萧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孤寂
C. 快乐
答案:B
“凭谁肝胆诉无聊”中的“无聊”指的是什么?
A. 对旅途的疲惫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