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4-26 08:17:22

诗句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间愁。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何用苦贪求。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

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争似五湖舟。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7:22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作者:刘清夫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间愁。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
何用苦贪求。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
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
争似五湖舟。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开头提到冬季的忧愁已去,春天来临不必再感到忧愁。荣华富贵终究会有成败之说,何必在谋划上过于执着。人的命运如同在石头中打火,富贵如同草头上的露珠,何必要苦苦追求。身为普通人,手中握着一把剑,游历千年如赤松子。回忆亲朋好友,虽然都已白头。人生路途曲折艰难,何不暂时停下脚步?选择高官厚禄并不如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五湖之舟更为自在。万事都交给细小的蜗牛,随波逐流也无妨。

注释

  • 残腊:指腊月,冬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荣枯:指春夏秋冬的荣华与凋零。
  • 身世石中敲火:比喻人生艰难,磨难重重。
  • 赤松:赤松子,古代道家的隐士。
  • 羊肠世路:形容世间道路曲折艰难。
  • 范侯:指范蠡,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与商人,因其富有而被提及。
  • 陶公: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清夫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寓意深刻,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春天来临之际写成,作者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春天的来临象征新生,抒发对旧愁的告别,并通过对荣华富贵的反思,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诗中提到的“身世石中敲火”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磨难,隐喻着人们在追求成功与财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困惑。通过对比陶渊明的隐逸与范蠡的富贵,诗人更是明确了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宁愿在五湖之舟上悠然自得,也不愿陷入权力与财富的争夺中。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忧愁转向豁达,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间愁:冬天的忧愁已去,春天的到来让人不再忧愁。
  •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荣华与衰败终究有成败之说,不必过于计较。
  •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人生如同在石中打火,富贵如同草头上的露珠,短暂而不实。
  • 何用苦贪求:何必苦苦追求那些短暂的荣华。
  •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即使身为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与追求。
  • 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回忆亲朋好友,虽然时光流逝,但情感依旧。
  •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人生道路曲折,何不暂时休息一下?
  •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追求高官厚禄与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不可同日而语。
  • 争似五湖舟:不如在五湖之舟上自由自在。
  •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万事皆可随缘,随波逐流也无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石中敲火”,形象生动,传达出生活的艰辛。
  • 对仗:如“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次提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告别忧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强调人生价值不在于财富与地位,而在于品质与内心的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新生。
  • :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 草头露珠:象征富贵的短暂与虚幻。
  • :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清夫的《水调歌头》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C. 对权力的渴望
    D. 亲情的重要性

  2. “身世石中敲火”比喻了什么? A. 人生的艰辛
    B. 财富的追求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 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登高》 - 杜甫:抒发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清夫的《水调歌头》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清夫更加关注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收录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关于古典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语鸩 早渡长芦江 和真上人万松亭虎窥泉 四月十三日唐店寄钱推官 乐椽自淮南回示新诗 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 次韵和再拜 县署丛竹 铜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开头的成语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金字旁的字 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瓮头香 亅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言归于好 鹿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孟诗韩笔 敲锣打鼓 赃污狼籍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地广人稀 忻望 刻楮功巧 磨乾轧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