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6:55
雨眠起宵坐,搔首偶不欣。
孤念元无感,怀我同社人。
昨日林先生,抱经出成均。
初闻为渠喜,忽悟谁我亲。
缅然记宿昔,夜颍水际门。
微月耿秋寂,幽蛩慨凉新。
论诗煮豆粥,粥熟天已晨。
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
若非千载仰,却要今世珍。
圣门旧傅业,不在先生身。
雪前何有松?燬中谅非珉。
论思尺有咫,决去曾逡巡。
谁言我无耳?老矣未有闻。
先生又舍我,离别尚足云。
桂山玉笋立,桂水罗带纹。
得句能寄似,不须持岭云。
我在雨中睡醒,夜里坐起来,挠头却感到毫无欣慰。
孤独的思念原本无所谓,怀念和我同学的人。
昨天林先生从成均书院抱着经书出发。
初听到他要出行,我感到高兴,忽然意识到和我亲近的人是谁。
悠然想起往昔,夜里在颍水边的门前。
微弱的月光在秋天显得寂静,幽静的蟋蟀为凉意感慨新的变化。
我们讨论诗歌,煮豆粥,粥熟时天已破晓。
先生的学识如同补天的手,万象又怎能在春天复苏?
如果不是千年来的仰望,今世又何必珍惜。
圣门的旧业,不再在先生的身上。
雪前何曾有松?火中确实没有美玉。
讨论思想虽有短暂,却决然不再徘徊。
谁说我耳聋?年老了却仍未听闻。
先生又要离去,离别即便是云淡风轻。
桂山如玉笋般矗立,桂水如罗带般缠绕。
能寄出一首诗句,不必再去高山云雾间。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得知好友林谦之即将出任桂路提刑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回忆往昔,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杨万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惆怅。全诗以“雨眠”开头,描绘了一种清晨的宁静与孤独;接着回忆与林先生的往昔时光,表达对他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中“论诗煮豆粥”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两人共度的时光,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而“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则显示了作者对友人学识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感慨,表现出一种人生的无奈与哲思。最后几句描绘了桂山与桂水的美丽意象,既是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祝福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林先生”是指谁?
“论诗煮豆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微月耿秋寂”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将杨万里的《送林谦之司业出为桂路提刑》与王维的《送友人》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风格上前者较为细腻,后者则更为简洁直接。王维的诗中有更多对自然的描绘,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与对往昔的回忆。两者都体现了浓厚的友情,却在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