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1:15
过杨子桥
浪说春皈已四旬,
淮南元自不知春。
明朝却是中和节,
野火谁怜寂寞人。
春天已经过去了四个星期,然而淮南的人们却仍然不知道春天的到来。明天正好是中和节,可是野火烧过的地方,谁又会去怜悯那些孤寂的人呢?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田园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缺失,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过杨子桥》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人情冷暖的感慨之作。诗歌开头以“浪说春皈已四旬”引入,诗人用“浪”字表现出一种轻松随意的态度,似乎在说春天的流逝是那么自然,但随之又转向对春天缺失的感叹。接着提到“淮南元自不知春”,这里展现了地域与季节变化的不同,淮南的人民在春天的到来中竟然毫无察觉,表明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麻木与无知。
“明朝却是中和节”一句则通过时令的变化,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存在,却又让人感到一种空虚与无奈。最后一句“野火谁怜寂寞人”,使用“野火”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生与死、热闹与寂静的对比,暗示着在自然的循环中,孤独的人在面临自然的威力时,少有人在意,凸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展现了杨万里诗作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浪说春皈已四旬”中的“浪”字在此句中的意思是?
A. 大浪
B. 随意
C. 浪费
D. 浪荡
“明朝却是中和节”中提到的节日是?
A. 春分
B. 中和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诗中“野火谁怜寂寞人”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A. 关心他人
B. 对生命的珍惜
C. 对孤独的无奈
D. 对春天的向往
答案: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