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01
数间茅屋傍山根,一队儿童出竹门。
只爱行穿杨柳渡,不知失却李花村。
几间茅草屋靠在山脚下,一群小孩从竹门里走出来。
他们只喜欢在杨柳树下过河,不知道已经错过了李花盛开的村庄。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李花村”可以视为对春天景象的一种描绘,李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诗人通过对小孩的描写,暗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无知与错过。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自然,常表现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对儿童纯真无邪的赞美。诗中描写的田园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茅屋、儿童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美。开篇的几间茅屋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简单与朴素,儿童的嬉戏则为这个场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对“只爱行穿杨柳渡”的描写,诗人转向了对儿童无知的反思,他们只沉浸于眼前的乐趣,而忽视了李花盛开的美丽村庄。整个诗歌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反思对生命中重要事物的忽视。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生命的珍视,提醒人们在享受眼前快乐的同时,不要忽视那些可能稍纵即逝的美丽。诗人通过儿童的天真与李花的美丽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孩子是从什么地方走出来的?
诗中孩子们喜欢做什么?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