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0:43
独蝉初唱古槐枝,
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
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
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
此际闻时愁更多。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独自鸣叫的蝉在古老的槐树上,声调曲折而悲凉,时断时续。接着,诗人感受到在雨后听到的蝉鸣,想起了异乡孤独的小馆,心中倍感思乡之苦。接下来的句子中,衰败的柳树旁,蝉声与浑浊的河水相伴,正值夕阳西下,角声和鸣。最后,诗人感叹平常的忧愁并不算太多,这样的时刻却让人感到更多的愁绪。
作者介绍:子兰,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相互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离愁别绪。
《蝉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蝉的声响,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诗中的蝉鸣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的“独蝉初唱古槐枝”就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氛围,古槐的意象又增添了历史感,使得孤独的感觉显得更加深沉。接着,诗人通过“雨后忽闻谁最苦”的反问,传达出一种对他人苦楚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敏感与细腻。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衰柳蝉吟旁浊河”描绘出一幅衰败的景象,夕阳余晖与角声交织,形成了一种宁静却又充满惆怅的画面。最后一句“此际闻时愁更多”,则是情感的高潮,表明在这个特定的时刻,愁绪愈加深重。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拟人、对仗等手法。蝉的鸣叫被赋予感情,使其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同时,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蝉鸣传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乡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体现了人们在异乡的无奈与愁苦。
诗词测试:
诗中的“独蝉”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富裕
“雨后忽闻谁最苦”中的“谁”指的是什么?
A. 他人
B. 自己
C. 动物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