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0:51
郡内闲居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
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
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在这静谧的郡内,我与尘世绝缘,心中虽有些迟钝,却能自得其乐。
我腰间挂着竹制的符咒,心念与庐山的青黑交融。
白天我沉沉入睡,起身坐下却无任何思绪。
在长长的走廊里独自看着雨,众多药草悄然绽放出幽雅的姿态。
今晚已经结束,明晨又将如是。
何必因何事而烦恼,荣宠和羞辱又何必在意。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穆溪,世称韦穆。韦应物生于盛唐,曾任职于地方,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郡内闲居》创作于韦应物晚年,诗人在郡县任职期间,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渗透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郡内闲居》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自然美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繁华后所获得的心灵安宁。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栖息绝尘侣”引入,明确表明自己与世俗的疏离,接着用“孱钝得自怡”表达即便内心平淡,但也能享受到宁静的乐趣,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正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则通过竹符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庐山的深邃色彩则隐喻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描绘了诗人日复一日的闲适生活,体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长廊独看雨,显露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这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最后几句总结了诗人的心态:即使生活平淡无奇,也不必为荣辱所累,强调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并非单纯的田园诗,而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淡然和自我内心的满足,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强调心态的平和,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它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不必在意外界的荣辱。
《郡内闲居》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诗中“腰悬竹使符”的象征意义是:
A. 军事
B. 安宁
C. 财富
D. 名声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权力的追求
B. 追求名利
C. 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D. 怀古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