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8:17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作者:杨万里(宋代)
初爱寒香一朵斜,
又逢奇朵出高了。
折来折去花多子,
忘却前花与後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偶然折下一朵梅花的愉悦心情。起初,作者只对一朵梅花的香气感到喜爱,后来又发现了另一朵奇特的梅花。作者在折花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忘却了之前和之后的梅花,沉浸在当下的美好。
梅花在中国文学中象征坚韧与高洁,通常与冬季的寒冷相联系,代表着在逆境中绽放的美好。古人常以梅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杨万里的诗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冬季的赞美。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在出游时折梅花,抒发对梅花的热爱与对冬季景色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敏锐感受。
杨万里的《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把简单的折梅行为提升为一种艺术的享受。诗中,作者用“初爱寒香一朵斜”的开头,直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初次钟情,给读者一个清新、自然的印象。接着,作者在第二句中又发现了“奇朵出高了”,显示了对自然美的不断追求和发现。这种对美的感受并没有因为数量的增加而变得庸俗,反而更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忘却前花与後花”,则显示了作者在此刻的投入与专注,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凝固,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唯剩下眼前这一朵梅花的美好。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热情关注,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热爱生活、珍视自然美的情感,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诗中“忘却前花与後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折梅》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细腻的观察,而王安石则更多地传达出梅花象征的坚定与坚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人对梅花不同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