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3:40
原文展示:
安公子 苏沪道中,用袁去华韵作
作者: 汪东 〔清代〕
鬓影飘残缕。晓寒重觅停车处。
陌上经行泥滑滑,是昨宵微雨。
渐迤逦平桥,接近梅村路。
桥下水绿到天涯否。
甚过尽颓城,还见参差桥柱。
旧识人何许。世缘原似浮萍聚。
不断征程收眼底,又苍茫东去。
看几折清溪,牧竖牵牛度。
修竹里翁媪相呼语。
羡酒熟新醅,围坐茅亭深坞。
白话文翻译:
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影在晨曦中渐渐消逝,早晨的寒意让人寻觅停车的地方。路上泥泞的行走让人想起昨夜的细雨。逐渐向前走,平桥渐渐出现,接近梅村的路。桥下的水清澈得如同通向天涯。即使经过颓废的城市,依旧能看到参差不齐的桥柱。旧识的人在哪里呢?人生的缘分就像浮萍一样聚散无常。不断的行程映入眼底,向东而去的路途显得苍茫。看见几弯清溪,牧童牵着牛在溪边走过。竹林深处,老翁和老妇在互相呼唤。羡慕那熟酒的新醅,围坐在茅亭的深坞之中。
注释:
典故解析:
“世缘原似浮萍聚”中的“浮萍”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聚散,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变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性情洒脱,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行旅途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山水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开篇以“鬓影飘残缕”引入,似乎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泥泞的道路,反映出行旅的艰辛与不易。而“渐迤逦平桥,接近梅村路”则表达了对归处的期待,梅村作为一个理想的归宿象征了人的乡愁。
诗中对桥下水的描绘,“水绿到天涯否”,展现出一种向往和追求,无论是自然的美景还是人生的理想,都在诗人的视野中延伸。接下来的“旧识人何许”,则令人深思,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如浮萍般聚散不定,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诗人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牧童牵牛、翁媪相呼,展现出一种田园牧歌的恬淡生活。通过“羡酒熟新醅,围坐茅亭深坞”,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的结尾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宁静,恰似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与温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世缘原似浮萍聚”表达了什么?
A. 人生的聚散无常
B. 友情的珍贵
C. 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描绘的“修竹里翁媪相呼语”表现了什么?
A. 乡村的宁静
B. 城市的喧嚣
C. 旅途的孤独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人生无常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C. 旅行的快乐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