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52
忆幼子(字骥子,时隔绝在鄜州)
作者: 杜甫 〔唐代〕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
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
全诗翻译:
骥子在春天时与我相隔甚远,莺声阵阵,春意正浓。
别离后我时常感到节令的变换,聪明的儿子我又能向谁诉说?
山涧的水流淌,空荡的山道上,柴门外是那古老的树木和村落。
我只是在思念他而愁苦,热气逼人的日子让我难以入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骥子”在古代常用以比喻人才,杜甫在此以儿子作喻,表达对后代的期望与思念。诗中提到的“莺歌”,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暗含了生活的美好与亲情的温暖。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
《忆幼子》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杜甫身处鄜州,身心俱疲,思念家乡与家人,尤其是幼子。诗中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忆幼子》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子之作。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简单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幼子的无尽思念与深深忧愁。开头两句“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也暗示了作者与儿子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春天本应是团聚的季节,但杜甫却孤身一人,心中充满对儿子的思念。
接下来的“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更是表现了作者在离别后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与无奈。他感到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而聪明的儿子却无法与他并肩,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增添了几分伤感。
后面的“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村”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恬淡,但在这种宁静中,杜甫却感到孤独,心中沉重。最后一句“忆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轩”,则将思念与愁苦推向高潮,炎热的天气和无眠的夜晚,令他无法忘怀对幼子的思念,反映了亲情的深厚与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借助自然景象,传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经典的思子之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幼子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反映了杜甫在动荡时代对家庭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在《忆幼子》中提到的“骥子”指的是谁?
A. 杜甫的马
B. 杜甫的幼子
C. 杜甫的朋友
诗中“莺歌暖正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轻松愉快
B. 深切思念
C. 愤怒不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