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5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52:43
决策归田岂世情,网罗従此脱余生。
请君速治鸡黍具,待我同为沮溺耕。
秋社相従醵钱饮,日高时作叩门声。
茅庐但恐非君处,籍籍朝中望已倾。
回归田园的决定与世俗情感何干呢?从此我将脱离世俗的束缚。请您迅速准备鸡和黍米的饭菜,等我一同去耕作。秋天的社日,我们一起筹钱饮酒,阳光高照时,我轻轻敲门声。只怕我的茅庐不是您所居之处,朝中繁华已然倾斜。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他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清新的诗风闻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与朋友王巩的离别之时。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官场失望的普遍心理,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次韵王巩留别》是一首充满乡愁与人情温暖的诗。开篇便以“决策归田”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诗人似乎要与世俗断绝关系,宁愿选择田园生活。诗中多用乡土气息浓厚的意象,如“鸡黍具”、“沮溺耕”,展现出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愿望。
接下来,诗人提到与友人一起在秋社日聚饮的情景,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高时的叩门声,既是对友人到来的热切期待,也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诗人对自己可能不在王巩身边的担忧,反映了士人对朝廷纷争的无奈与对安宁的渴望。
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潜藏着对世俗的不满与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又耐人寻味的感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表达了对友人真挚的情谊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鸡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饭菜
C. 花卉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热爱
B. 逃避
C. 无所谓
“茅庐但恐非君处”中“茅庐”象征什么?
A. 豪华房屋
B. 隐居生活
C. 市井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