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下第出春明门

《下第出春明门》

时间: 2025-05-06 19:32:15

诗句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2:15

原文展示:

下第出春明门 李山甫 〔唐代〕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白话文翻译:

曾经伴随着秋雨带着忧愁进入,如今却迎着春风带着怨恨归来。 深深感谢灞陵堤边的柳树,它们在人们头上轻轻拂去尘埃。

注释:

  • 下第:指科举考试不中,落榜。
  • 春明门:唐代长安城的一个城门,这里代指长安。
  • 秋雨:象征着忧愁和失意。
  • 春风: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但在这里带有讽刺意味,因为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希望。
  • 领恨:带着怨恨。
  • 灞陵:地名,位于长安附近,灞水流经此处。
  • 堤畔柳:堤岸边的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拂尘埃:轻轻拂去头上的尘埃,比喻帮助或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山甫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山甫在科举考试落榜后离开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失败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景物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秋雨和春风,表达了诗人从失意到怨恨的情感转变。秋雨驱愁入,春风领恨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起伏。后两句通过对灞陵堤畔柳的感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安慰和希望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和秋雨驱愁入”:诗人曾经伴随着秋雨,带着忧愁进入长安,秋雨象征着失意和忧愁。
  2. “却向春风领恨回”:如今却迎着春风,带着怨恨离开,春风在这里带有讽刺意味,因为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希望。
  3. “深谢灞陵堤畔柳”:诗人深深感谢灞陵堤边的柳树,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4. “与人头上拂尘埃”:柳树在人们头上轻轻拂去尘埃,比喻帮助或安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秋雨和春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了人的动作,轻轻拂去尘埃,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失意与希望的交织。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自己从失意到怨恨再到寻求安慰的情感历程。

意象分析:

  • 秋雨:象征失意和忧愁。
  • 春风:象征新生和希望,但在这里带有讽刺意味。
  • 灞陵堤畔柳:象征离别和思念,同时也象征安慰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秋雨”象征什么? A. 新生和希望 B. 失意和忧愁 C. 安慰和希望 D. 怨恨和失望
  2. 诗中的“春风”在诗中带有哪种意味? A. 新生和希望 B. 失意和忧愁 C. 讽刺意味 D. 安慰和希望
  3. 诗中的“灞陵堤畔柳”象征什么? A. 离别和思念 B. 新生和希望 C. 失意和忧愁 D. 怨恨和失望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 李白的《送友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李山甫的《下第出春明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关注国家大事,而李山甫的诗更多关注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山甫的诗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因上人谢徐守遗顾渚茶 朝中措(和张文伯清明日开霁) 悯旱 春日偶成 和程德远二首 和王觉民简褒山因上人枣岭魏欣然二首 其二 蝶恋花(和鲁如晦园棋) 寄二儿 阮郎归 梅花十绝追和张文潜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陂 包含食的词语有哪些 疾首痛心 招财进宝 旡字旁的字 蹙蹙 酉字旁的字 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徙木为信 资深望重 辛字旁的字 中亏 南溪 一触即发 大马金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