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07
换巢鸾凤 雨中忆荫绿轩前梅花正开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倦理红裯。有如尘似梦,万斛閒愁。
濛濛沾绣幌,浼浼涨铜沟。
帽檐小侧撚花枝,倩莺语替檐前雨鸠。
春山影,恰几日都如中酒。
低首。东风后。记得君家,一树偏娇秀。
每趁年光,惯将香雪,乱惹倚楼人手。
开处斜怜绿波明,折来雅称琼肌瘦。
雨窗问讯,只今曾否依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春雨而感到的惆怅与思念。开头提到“倦理红裯”,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疲倦,仿佛生活如同尘埃和梦境一样不真实,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闲愁。随着雨丝缠绵,窗帘湿润,铜沟水位渐涨,意象描绘出一种细腻的春雨景象。
“帽檐小侧撚花枝”,描述了雨滴从帽檐滑落,花枝轻轻摇曳,似乎在应和着“倩莺”的歌声,与雨鸠的鸣叫交织。接下来,诗人感慨春山的影子,宛如酒醉般的迷离。
“低首。东风后。”一句道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提到“君家”的一树梅花,娇嫩而秀丽。每当春光明媚,梅花的香气总是吸引无数倚楼的人来观赏。
在诗的尾声,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依旧,雨窗外的询问又引发了对过往的怀念,似乎在追问那人是否依旧如昔。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80),字梦阮,号白石,晚号梅溪,江苏人,清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尤其以《花间集》中的词作而著称。他的词风细腻、清新,常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际,作者通过描写春雨和梅花,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愁苦。诗中蕴含了对春天的惆怅和对美好事物的眷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陈维崧的《换巢鸾凤》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传递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思念。全诗以春雨为背景,开头便以“倦理红裯”引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接着,诗人用“万斛闲愁”来强调心中的愁苦,仿佛随着细雨的漫洒,心中的忧愁也随之泛滥。
词中的意象极富层次感,春雨的细腻与梅花的娇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生活的美好与痛苦并存。而“帽檐小侧撚花枝”则生动描绘出雨滴在花枝上轻轻摇曳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的细腻观察。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回忆起曾经的欢愉,通过对“君家一树偏娇秀”的描写,传递出对那时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以“雨窗问讯”结束,既是对过去的追问,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茫然和期待。
整首词在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使得这首词在清代词作中显得独具魅力。
逐句解析:
倦理红裯。有如尘似梦,万斛闲愁。
濛濛沾绣幌,浼浼涨铜沟。
帽檐小侧撚花枝,倩莺语替檐前雨鸠。
春山影,恰几日都如中酒。
低首。东风后。记得君家,一树偏娇秀。
每趁年光,惯将香雪,乱惹倚楼人手。
开处斜怜绿波明,折来雅称琼肌瘦。
雨窗问讯,只今曾否依旧。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雨景和梅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传递出一种既惆怅又甜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描绘春天的景象?
“倩莺语替檐前雨鸠”中的“倩莺”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君家”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陈维崧的词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