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1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11:30
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南齐的往事已经沉寂不再,曾有苔痕碑铭记古今的故事。
一位老者出泉时依然抚掌,寺中的僧人讲法希望能传达心意。
树头上龙形的雨水像家家户户一样倾泻,池面上鱼群游动宛若金色的尾巴。
行人不必闲着照影,要知道雨水滋润万物如春天的甘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子元,号陶渊,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齐历史背景之下,诗人通过泉水与雨水的描写,反映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玉泉》以泉水和雨水为主要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生命的感悟。开篇通过“南齐事迹已销沉”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古老的故事似乎已无迹可寻,然而苔碑仍在,象征着历史的印记与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中描绘一位老者在泉边抚掌而笑,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欢愉,显示出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
此外,诗人提到“此僧演法欲传心”,让人联想到佛教的教义与传承,表达了对智慧与灵性追求的向往。接下来的“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带给人们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受。
最后两句“行客不须闲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则引导读者认识到,不应只顾自我沉迷于影像之中,而应关注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本质。整首诗在历史与自然的交错中,传达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充满了深邃的意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历史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呼唤人们关注生命的本质与智慧的传承,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生命的哲学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南齐是哪个朝代的名称?
诗中提到的“苔碑”代表了什么?
“行客不须闲照影”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玉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玉泉》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思考与哲学的深邃,而《山居秋暝》则突出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两者在意境上相互呼应,共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