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3:28
赠闾丘宿松
作者:李白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
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阮籍担任太守,骑着驴子去东平。
剖竹十天,等到一阵清风吹来,竹子便变得清新。
偶然间我拂袖离去,谁能测量主人的心情呢?
老师在宿松下闲坐,浮云似乎知道古老的城市。
扫地的草木杂乱无章,秋天来临百草又重新生长。
飞鸟返回旧巢,迁移的人们又回到田间耕作。
我何必为宓子贱感到羞愧,自己的名声也不逊色于陶渊明。
我知道千年之后,却仍会掩盖这两位贤者的名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洒脱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充满了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李白游历过程中,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文人的敬仰。诗中提到的阮籍、陶渊明,都是他崇拜的对象,反映了他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赠闾丘宿松》是李白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阮籍的生活场景,结合古松、飞鸟等意象,体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与古人相比,自己并不逊色的心态。这不仅展示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感知与反思。
开篇即引入阮籍的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似乎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接着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象征着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清新。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哲思,飞鸟归巢、田园耕作,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
整首诗在结构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对隐士生活和自然的赞美。诗中隐含的对名声与理想的思考,使人深思,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阮籍在诗中担任什么职务?
“飞鸟还旧巢”中的“飞鸟”象征什么?
李白在诗中对宓子贱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