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27
头发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
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
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道士的生活状态,他的头发被梳理了千百次,营养不足使得他显得瘦弱。他像是在培育小雏鸟长成大鹤,又像是在种下树种成长为高大的松树。白石头上的水被煮了一整夜,寒冷的泉水被舂磨了一整天。他始终没有离开隐居的地方,哪里能遇到世人呢?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而著称。贾岛的诗作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与李白、王维等人并称,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诗创作于贾岛隐居时,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理解与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选择隐居避世,追求清闲的生活,这种背景使得道士的形象更加突出。
《山中道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道士的隐居生活,诗中每一句都富有深意,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开头两句以“头发梳千下”和“休粮带瘦容”描绘了道士的艰难生活,突显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放弃,表现出道士的坚韧与执着。接下来的“养雏成大鹤,种子作高松”则暗示了道士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对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
诗的后半部分“白石通宵煮,寒泉尽日舂”进一步描绘了道士的孤独与辛劳,白石与寒泉的意象在这里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隐喻,象征着道士在艰苦环境中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一句“不曾离隐处,那得世人逢”则表达了道士对世俗生活的完全脱离,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宁静。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道士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世俗纷扰的反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了在物质匮乏中对理想和未来的执着。
诗中道士的生活状态是如何描述的?
“养雏成大鹤”中的“雏”指的是:
诗中表现道士与世人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