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0:42
夏日题岫禅师房
作者: 喻凫 〔唐代〕
朝朝声磬罢,章子扫藤阴。
花过少游客,日长无事心。
回山闭院直,落水下桥深。
安得开方便,容身老此林。
每天早晨钟声响起后,章子(僧侣)在阴凉的藤蔓下打扫。
花儿盛开时,游人却很少,漫长的日子里心中无事。
山回水转,院子封闭得很直,水流落下桥面也深。
我该如何才能打开方便之门,安然地在这林中老去呢?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致和表达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许多人追求隐居生活,以逃避世俗的纷扰。诗人可能是在某个隐蔽的山间寺院中,感受到宁静与孤寂,因而写下这首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安宁的渴望。
《夏日题岫禅师房》以其清新雅致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山中寺院的安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朝朝声磬罢”,既是对清晨钟声的描绘,也隐含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钟声响起和停止,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用“章子扫藤阴”展现了僧侣的日常生活,暗示了这里的宁静与幽雅。
“花过少游客”一句,表现了独自享受自然的孤独,花开的美丽却无人欣赏,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随后的“日长无事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无聊,时间的漫长让人感到空虚。接下来的两句“回山闭院直,落水下桥深”,描绘了山环水绕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封闭之感,暗示了人与世隔绝的状态。
最后一句“安得开方便,容身老此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栖居地的渴望,以及在这片静谧的林中安然老去的愿望,反映出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山中寺院的宁静氛围,表达了对现实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声磬”指的是什么?
A. 钟声
B. 风声
C. 水声
D. 鸟鸣
“花过少游客”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失落
D. 平静
诗中提到的“山回水转”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繁华
B. 生活的忙碌
C. 隐逸的环境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杂诗》和喻凫的《夏日题岫禅师房》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交融,而喻凫的诗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孤独感。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王维的诗歌更为丰盈,富有哲理,而喻凫的则更显清淡与雅致。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