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9:31
濛濛雨气近黄昏,
过客分明说雁门。
鸿雁几时来此地,
烟云终日闭孤村。
盘空路作惊蛇去,
入险山如渴鹿奔。
遥望前头深峡里,
微茫残霭数声猿。
朦胧的雨雾在黄昏时分弥漫,
过路人清楚地提到雁门。
鸿雁何时才能来到这里?
烟雾和云彩整日笼罩着孤独的小村庄。
盘旋的道路如同惊蛇般蜿蜒而去,
进入险峻的山中如同渴望饮水的鹿奔跑。
远望前方深峡之中,
微弱的残雾中传来几声猿鸣。
僧喝能,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为特点,擅长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雁门烟雨》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归属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雁门烟雨》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着读者。开篇以“濛濛雨气近黄昏”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忧郁的氛围,雨水和黄昏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惆怅。接着,过路人的谈话引入了“雁门”,这一地名不仅是地理上的指向,更是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的渴望。鸿雁的出现象征着归来的希望,却因“几时来此地”的疑问而显得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烟云终日闭孤村”来传达一种封闭和孤寂的感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阴霾之中。随后,诗人通过“盘空路作惊蛇去,入险山如渴鹿奔”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路的险峻与艰难,仿佛是在暗示人生的曲折与不易,似乎无论多么艰难,依然需要勇敢前行。
最后一句“微茫残霭数声猿”将画面推向远方,猿鸣的孤寂与残霭的朦胧相结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情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知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雁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盘空路作惊蛇去”中的“惊蛇”比喻了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