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0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06:05
蟪蛄宁与雪霜期,
贤哲难教俗士知。
可怜贞观太平后,
天且不留封德彝。
蟪蛄怎么能与雪霜约定呢?
贤人和哲士难以教导那些世俗的人。
可怜自贞观年间太平之后,
上天连封德彝这样的贤良之士都不再留存。
作者介绍: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其诗歌以清新俊逸、含蓄深刻著称,常以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现实,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中期,当时国家虽表面繁荣,但政治腐败、士人失志的现状让诗人感到失望。杜牧在诗中借魏文贞公宅表达对人才流失与政治失序的感慨。
《过魏文贞公宅》通过蟪蛄与雪霜的对比,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和世人的无知。诗的开篇即以“蟪蛄”象征生命的短暂,暗示即便如蟪蛄这样常鸣的生物,也难以与严酷的自然环境形成约定。接着,诗人指出贤哲难以教导俗士,传达出对当时社会普遍缺乏智慧和道德的无奈与绝望。
在最后两句中,杜牧以“贞观太平后”作为历史背景,感慨如今的贤良之士已不复存在,连封德彝这样的杰出人物也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及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整首诗情感凝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失望,表达了对贤良之士遭遇冷遇的惋惜,同时也揭示了人生命运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诗词测试:
蟪蛄象征着什么?
A. 繁荣
B. 短暂与无常
C. 智慧
D. 坚韧
“贤哲难教俗士知”中的“贤哲”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智慧和道德的人
C. 政治家
D. 学者
诗中提到的“贞观”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