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时间: 2025-04-29 03:38:42

诗句

睡觉西山月正平,荷香不断晓凉生。

园中只鹤知人意,已作金风警露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8:42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张栻 〔宋代〕 睡觉西山月正平,荷香不断晓凉生。 园中只鹤知人意,已作金风警露声。

白话文翻译:

醒来时西山的月亮正圆,荷花的香气在清晨的凉意中不断传来。 园中孤独的鹤似乎懂得人的心意,已经发出了秋风中警示露水的声音。

注释:

  • 睡觉:醒来。
  • 西山:指西边的山。
  • 月正平:月亮正圆。
  • 荷香不断:荷花的香气持续不断。
  • 晓凉生:清晨的凉意产生。
  • 只鹤:孤独的鹤。
  • 知人意:似乎懂得人的心意。
  • 金风:秋风。
  • 警露声:警示露水的声音,暗示秋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张栻是宋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是他在城南书院创作的一系列诗作之一,反映了他在书院中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醒来的景象,西山的月亮、荷花的香气、园中的鹤,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的“只鹤知人意”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鹤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切体验。

诗词解析:

  • 首句“睡觉西山月正平”,通过“睡觉”和“月正平”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醒来时看到的宁静夜景,月亮正圆,给人以宁静和圆满的感觉。
  • 次句“荷香不断晓凉生”,以“荷香”和“晓凉”两个意象,传达了清晨的清新和凉爽,荷花的香气不断传来,增添了清晨的生机。
  • 第三句“园中只鹤知人意”,运用拟人手法,将鹤赋予了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末句“已作金风警露声”,以“金风”和“警露声”两个意象,暗示了秋天的到来,鹤的声音警示着季节的变换,增添了诗的深意。

修辞手法:

  • 拟人:“园中只鹤知人意”,将鹤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
  • 意象:通过“月正平”、“荷香”、“晓凉”、“金风”、“警露声”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宁静、生机和季节变换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月正平:象征宁静和圆满。
  • 荷香:象征清新和生机。
  • 晓凉:象征清晨的凉爽和清新。
  • 只鹤:象征孤独和深邃。
  • 金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和季节的变换。
  • 警露声:象征季节的警示和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睡觉”指的是什么? A. 睡觉 B. 醒来
  2. “荷香不断晓凉生”中的“晓凉”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凉爽 B. 夜晚的凉爽
  3. “园中只鹤知人意”中的“只鹤”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热闹
  4. “已作金风警露声”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 A. 春风 B. 秋风

答案:1. B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栻的其他诗作,如《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中的其他诗篇,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田园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可以进行风格和主题的对比。

诗词对比:

  • 张栻的《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对比,可以探讨两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背景和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玉楼春 其七 七夕 凤衔杯 中秋月 睿恩新 相思儿令 次韵和天章范待製上元從幸会灵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吞声忍气 豆字旁的字 无厚 狗行狼心 生上起下 玄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好肉剜疮 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营混子 舛误 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长辔远御 命运多舛 盖棺论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