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8:18
投来使
杨维桢 〔元代〕
读书不负万乘君,焉敢挟策干侯门。
极目姑苏暮云暗,濯足洞庭秋水浑。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
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的态度和对权贵的淡泊。诗人认为读书是为了报效国家,绝不敢依附于权贵之家。望着姑苏的黄昏,心中难免感伤,想到洞庭湖的秋水浑浊,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即使千金难买良马,也不期望一餐饭能唤起对已故王孙的哀悼。最后,诗人决定不再留恋,拂袖归去,回到桐江的烟水村中高卧安享宁静。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子云,号阮亭,晚号梅溪,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杨维桢在元代诗坛有较高的地位,也以其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著称。
《投来使》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对于权贵的依附和世俗纷扰产生了深深的厌倦,选择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投来使》通篇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开篇以“读书不负万乘君”表明自己对知识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他以“焉敢挟策干侯门”表达了对权贵的拒绝,展现了高洁的品格和独立的人生态度。这种高洁的情操在后文中得以延续,诗人远眺姑苏的黄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暗示着对世事的无奈与感伤。
“千金不意市骏骨,一饭岂期哀王孙”,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名利的淡漠,千金难买的骏马,象征着人生的价值并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诗中提到的王孙,暗示着对历史的沉痛反思与对生命的敬畏。最后的“我今拂袖且归去,高卧桐江烟水村”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清晰地表达出来,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与向往宁静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权贵生活的拒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展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理想与情怀。
《投来使》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千金不意市骏骨”意指什么?
“我今拂袖且归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杨维桢《投来使》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