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0:02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焦尾的乐器仍然在,但焦尾的音色却已消失。
我怀念古人的乐器,常常以今人的乐器来代替。
纤细的手指抚弄着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像箜篌的悲哀。
赤城有优秀的人,今人与古人都是我的老师。
我独自演奏古代的曲调,仿佛能看到古人。
饮酒可以化人,此种滋味又是谁能理解的呢?
杨维桢,生于元代,字用之,号阮亭,南宋末年人。以词、诗、散文见长,作品多表达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他的诗风婉约而清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焦尾辞》创作于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中,诗人通过对古乐器的怀念与对音乐的深入探讨,表达了对古人与今人之间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焦尾辞》通过对焦尾乐器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念。开篇提到焦尾器的存在与焦尾声的消逝,暗示文化的传承与失落。诗中提到“纤手弄掩抑”,生动地描绘了演奏时的细腻与情感,像是传递了一种悲切的情感。通过“赤城有佳士”,诗人引入了对今人与古人的对比,赞美古代才子,并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与向往。最后,诗人引出“饮以化人酒”,进一步深化了对美感与情感的思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节奏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围绕着对古代音乐和文化的怀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珍视与对现实文化传承的忧虑。通过对古今的比较,诗人表达了对优秀文化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强调了情感与艺术的深厚联系。
《焦尾辞》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焦尾器”指的是?
“赤城有佳士”中的“佳士”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