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女冠子

《女冠子》

时间: 2025-05-04 03:37:00

诗句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

正春深,洞里愁空结, 人间信莫寻¤

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

倚云低首望,可知心。

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

引真仙,玉佩摇蟾影, 金炉袅麝烟¤

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

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7:00

原文展示: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正春深,洞里愁空结,人间信莫寻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倚云低首望,可知心。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楼阁和美丽的树木下,心中充满惆怅,思念那位离去的刘郎。此时正值春深,洞府中愁绪满怀,人世间再也找不到那个竹篱笆旁的清幽小院,松树密布,祭坛的阴影笼罩。倚靠在云端,低头凝望,能否知晓我的心意?在虚无的坛上,彩旗迎风交错。引领真仙降临,玉佩摇曳着月影,香炉里袅袅的麝香烟雾弥漫,露水凝结如霜,寒风紧逼,轻盈的羽衣被吹得偏移。想要留住这难得的时光,却终究要归于天际。

注释:

  • 凤楼:华丽的楼阁,象征着美好和理想的居所。
  • 琪树:美丽的树木,通常用来形容自然的美。
  • 刘郎:指代某个特定的人,表现对其的惆怅和思念。
  • 春深:春天到了深处,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 洞里:指隐居的地方,表达一种孤独感。
  • 竹疏斋:清幽的居所,象征着隐逸生活。
  • 霓旌:彩色的旗帜,象征着华丽的仪式。
  • 引真仙:召唤神仙降临,表现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 金炉:盛香料的炉子,象征着祭祀。
  • 羽衣:道士或仙人的服装,象征轻盈与飘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鹿虔扆(约770-835年),唐代诗人,以道教思想为背景,作品多描写山水和隐逸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风格。

创作背景:

《女冠子》创作于唐代,诗人受道教文化影响,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或爱情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生命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女冠子》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古诗,鹿虔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春光笼罩却又感到孤独的场景。诗中通过对凤楼、琪树的描写,营造出一个美丽的意境,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刘郎的惆怅,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的情绪。

春天的深处,诗人站在洞府中,愁绪如同春雨般渗透,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寂寞。诗中提到的“竹疏斋殿迥”和“松密醮坛阴”,不仅描绘了一个隐逸的环境,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倚云低首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期待,似乎在渴望与刘郎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

随着诗的推进,步虚坛上的绛节霓旌象征着对理想与超凡生活的追求。引真仙、玉佩、金炉等意象,充满了道教文化的色彩,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渴望。然而,最后的“欲留难得住,却归天”,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承载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唐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凤楼琪树,惆怅刘郎一去

    • 描述美丽的环境,同时表达因刘郎离去而产生的惆怅。
  2. 正春深,洞里愁空结

    • 春天已深,洞府中愁绪满怀,暗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3. 人间信莫寻竹疏斋殿迥,松密醮坛阴

    •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现实中对这种生活的寻觅却变得无望。
  4. 倚云低首望,可知心

    • 倚靠在云端,低头凝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5. 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

    • 描述祭坛上的彩旗,象征着对理想与超凡生活的追求。
  6. 引真仙,玉佩摇蟾影

    • 召唤神仙的意象,展现了对超脱的渴望。
  7. 金炉袅麝烟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

    • 描述祭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
  8. 欲留难得住,却归天

    • 最后的无奈,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楼琪树”比喻美好环境,营造出理想的氛围。
  • 拟人:如“倚云低首望”,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联系,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绛节霓旌相向”,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在追求自由与理想的道路上,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反映出唐代诗歌中对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楼: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生活。
  • 琪树:自然之美,代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刘郎:寄托了诗人对特定人物的情感。
  • 竹疏斋:隐逸生活的象征,体现诗人内心的追求。
  • 霓旌、真仙:道教文化的象征,反映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女冠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鹿虔扆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霓旌”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祭祀与理想
    C. 生活的艰辛
    D. 自然景色

  3. 诗中“欲留难得住,却归天”的意思是? A. 想留住美好却无法实现
    B. 实现了理想
    C. 对未来的期待
    D. 生活的安逸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与鹿虔扆的《女冠子》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的思念与孤独,但李白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鹿虔扆则在春天的背景下,融入了道教的理想与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喜雨 归括苍和杨嗣之吏部烟雨楼韵四首 夜半 和虞守钓台四首 修谒 戏呈赵舜臣觅酒二首 寄题时氏小飞来三首 其一 西江月(戊午生朝) 题许尚书石刻二首 拒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当世得失 衣字旁的字 推心致腹 克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包含庐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宣赞舍人 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行小惠 英华外发 将信将疑 鴳鸿 占繇 犬字旁的字 遵养时晦 骚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